一、指导思想:
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们坚持以“健康第一、育人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首先,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其次,强化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通过特色项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得到锻炼。
二、体育工作的任务:
1、“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样,决定明确提出了体育工作在实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中是首当其冲的,是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的。与此相一致的是,标准强调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标准之“三”即以三维健康观为依据,确立新课程目标、划分内容标准和提供实施建议。所谓健康三维观是对“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的补充与完善,它强调在原有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只有达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才算健康,并以此贯穿整个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与环节。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目标必须由单一而转为多样,内容必须由僵化而变为灵活,手段必须由模式化操作变成个性化操作,当然,评价更是必须由结论式评价走向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因此,新的课程观对于教师在理念上的获得,在实践中的渗透,在效果中的体现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它需要教师及早地适应和熟练地驾驭。
三、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法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提高思辩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外树形象,内修涵养,脚踏实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校的体育工作更一层楼。
(二)、 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贯彻落实教学常规,重点抓好“五认真”的落实。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辅导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认真考核。同时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教学活动中的常规落实工作。把认真备课和认真上课作为常规的关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 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做到: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备课组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组织教学实施的基层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它在教学实践中的组织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3.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努力提高体育课成绩的三率,力争达到防止伤害学生的事故发生。做好学生的体质测试和成绩上报工作。
(三)、 规范群体,搞好两操两活动
1.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课间操已成为学校的风景点,因此,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做到全校上下齐管,体育组实干的格局。
(1)制定和改进课间操评比制度和评比细则,有体育教师随机抽查,并把成绩列入班级评优条例。
(2)严格执行课间操进退场的管理,体育教师利用课堂进一步提高课间操的质量。
(3)采用班主任确认到场人数和扣分等相关事宜,并把统计数据列入班级评优条例。
2.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分管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体育组分管群体的教师要全力以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3. 制定课外体育活动须知、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制度,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轮转表和活动场地。要求班主任到班和活动场地组织和管理,体育教师巡回辅导。
(四)、 狠抓提高,发展学校传统项目特色
1. 进一步加强对训练体制、运动员管理条例及招生办法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注意学校乒乓球篮球队的梯队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使学校运动队的训练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2. 根据传统项目学校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广泛开展项目的各年级的教学安排。
3. 学校球类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上要提高传统项目活动的质量,以利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水平。
四、具体安排:(临时性工作除外)
9月:
1、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学校成立田径队组队训练。为参加区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做准备。
3、进行课间操和路队制的规范
4、体育课安全教育。
10月:
1、校篮球队、乒乓球队组队。
2、搞好体育室的布置、器材的摆放等工作。
3、校各运动队训练,继续抓好训练工作。
4、筹备学校第五届运动会。
11月:
1、体育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项比赛。
2、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的上报
12月:
1、制定期末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做好统计工作。
2、对前期的比赛进行总结。
3、陆续进行体育项目的考核。
2015年1月
体育项目的考核和相关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