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路小学是全国七所愉快教育学校之一,早在1981年,学校领导就提出了“努力探索教育规律,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小朋友休息足,锻炼好,学习愉快”的指导思想。而今,学校领导班子更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把体育学科列为学校四大支柱学科之一。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了“课堂质量是体育学科立足之本,特色文化是体育学科发展之路”,“体育工作既要有代表队,又要有普及,还要有文化”的共识,牢固树立了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本学年我校体育工作在区教育局及文体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6+3”年级组和支柱学科建设模式。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全力抓好课堂教学,晨训工作,龙娃娃社团活动,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就本学年我校开展的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夯实学校体育工作的根基
一是建立了体育工作的领导机制。构建了以校长领衔、分管校长负责、教导处分管主任具体管理、学科大组长和体育组组长落实的5级管理机制。
二是完善了体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坚持每学年作好体育教育工作计划和总结,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出体育教育的工作方案。将体育工作发展情况纳入学年学校工作总评和相关教师个人考评。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体育工作发展, 2003年学校制定并开始实施《龙江路小学艺体奖励津贴办法》专项奖励制度,对组织学生活动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集体进行专项奖励。学校建立了 “龙娃娃”特长突出奖学金,奖励了一批批特长突出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科艺体新苗。
二、“健康第一”,切实抓好体育教学、教研工作。
一直以来,龙小按上级要求坚持开足开齐体育课。1-3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
本学年我校八名体育教师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全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意识和气氛浓厚。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通过参加各级教师技能大赛,各种形式教研活动(如说课、听课、评课、武侯区《动感课堂》教学赛课、外出观摩形式),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
本期我校体育组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继续保持现有的课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以教师的专业所长来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和极性。我组的4位体育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了我校四、五、年级的体育课,分别是陈欣、叶云丹老师的田径、王帆老师的篮球邹兰老师的健美操。其余老师则在一至三年级进行循环教学。在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体育组老师的努力下,本学期我们的这研究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仅老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奠定了牢固的群众体基础。
三、常抓不懈,推动各项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 “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开学伊始,体育组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工作,对室内健身操进行了全面改革,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继续实施多操轮换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定人定班定时,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一年来,根据气候的变化,大课间活动增加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冬季长跑。并且改革大课间活动,分1一3年级,4一6年级进行50米接力、运球接力、跳长、短绳、踢毽子、爬杆等群众性的广场体育活动。经过体育组多次商量、实地考察,克服班级人数多,场地少的矛盾,学生体质尤其是耐力素质的到大幅提高。同时,我校还特别重视体育活动课的质量,坚持做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制定了规范的《管理人员工作表及课外活动安排表》。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把场地、器材、活动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化,使体育活动能更规范,更有序的开展下去。
四、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体质
学校按要求开设体育课,督促体育课规范教学。结合测试标准,加强学生体质训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工作,督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测试、录入等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的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至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班主任,体育课任课教师、校医通力合作,全校学生参加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如下)
组别 测试项目
小学一、二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50米x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说明:凡测试项目后未注明性别的,男、女生均应测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按下列要求落实到位。
(一)测试工作要求
1、测试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数据的记录要真实,杜绝虚拟测试成绩。表册填写字迹清楚、工整,不改写,格式正确。
2、针对学生身体特点,考虑气候、场地等因素,科学组织测试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3、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进行“体育达标”训练,都要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要利用班会和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及训练的安全教育。
4、测试小组务必认真组织测试工作,并按时将相关表册上报录入小组。
(二)测试组织形式
1、体育考核课:利用体育课单元教学考核,对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进行测试。
2、课外单项测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定时、定点、定裁判。测试者可集体或单人参加。
3、安排测试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测试。
4、安排测试周:在登记上报各年级达标人数之前,集中安排l一2周测试。
测试人员培训
测试前体育教研组要集中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三)测试前的准备
1、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调校仪器,测试成绩登记表,准备好场地。
2、测试人员熟习规则,方法和要求。制定安全措施,指导受测的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1、因病或残疾学生,确实不能参加《标准》测试的学生,应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学校体育组签署意见后,将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2、《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由学校安排)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合格。
(五)测试保障、安全防范工作
1、保证活动时间,推动经常锻炼。学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早操或课间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
2、各班班主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要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
3、测试前要制定安全预案。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对生病学生实行缓测或免测。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试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014年龙江路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汇总表
时间:2014年11月25日
年级 人数 病残
人数 实测人数 任课教师
优秀人数 % 良好人数 % 及格人数 % 不及格人数 %
1 210 1 209 24 11.5% 105 50.24% 80 38.28% 无 段英
孟婷
2
228 无 228 25 10.96% 85 37.28% 116 50.88% 2 0.88% 孟婷
刘巍
3
167 无 167 22 13.17% 60 35.93% 85 50.9% 无
罗海模
4
166 1 165 31 18.79% 57 34.55% 77 46.67% 无
王帆
5
276 无 276 40 14.49% 112 40.58% 124 44.93% 无 陈欣
6
228 1 227 51 22.47% 119 52.42% 57 25.11% 无 王帆
叶云丹
合计 1275 3 1272 193 15.17% 538 42.29% 539 42.37% 2 0.15
学生
总数 病残人数 实测
人数 及格及以上级 优秀级 良好级 及格级 不及格级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275 3 1272 1270 99.85 193 15.17 538 42.29 539 42.37 2 0.15
本次测试集中体现的问题有:
1、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小学,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不适应教学管理。在一个月内就要对他们进行技能、技术的考核,这不太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任课教师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也特别大。
2、学生面临学习压力,锻炼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学生总体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除校内“体锻一小时”保证以外,校外及周末、节假日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锻炼
3.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薄弱。除了体育课和在校期间,能自觉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少之又少。
4、从本次测试情况反馈,学生上肢力量不足,爆发力差。整体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表明,在男女立定跳远,男女生的50米,以及男女生仰卧起和坐位体前屈成绩比其他的几项成绩好,说明大家经过了体育锻炼心肺功能得到普遍的增强。
后期工作思路: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师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包括健康咨询在内的健康服务,加大体育锻炼与健身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广播,小报宣传学生体能测试的重要性,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从骨子里重视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2、加强学生“双基”训练,在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上,要着重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此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做到课课练时时练
3、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全面,将 50X8往返跑米、1分钟跳短绳等项目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将薄弱项目变为强项。
4、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学科领域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项目的教学技能和动作技能。
纵观总体数据,各项指标较为正常,能客观反映我校学生体能水平。学生速度、爆发力、柔韧度情况较好,这与我校认真执行健康标准,落实学生“体锻一小时”关系密切。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耐力方面存在着问题,普遍偏差,这也和学校的体育课项目开展有很大的关系。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开展中,从切实入手,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改革和提升机制
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课堂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人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年体育组全体教师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田径队、男女篮球队、兵兵球队、健美操队、艺术体操队等各类训练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校级体育比赛,如五、六年级班级篮球比赛、班级拔河比赛、运球比赛、跳绳比赛等。通过竞赛,充分地调动了师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地提高了学生体育竞技水平。一学期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晨课余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晨训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晨训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还极大提高了广大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晨训工作已经形成龙小特有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体现了龙小人的体育精神。本学年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优异的体育工作成绩:
2014年成都市小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 男子组 第一名(组队参加)
2014年成都市小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 女子组第四名(组队参加)
“运动成都”2014年成都市小学生篮球锦标赛 男子组 一等奖
“运动成都”2014年成都市小学生篮球锦标赛 女子组 一等奖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男子甲组 第三名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男子甲组 第一名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女子甲组 第一名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乙子甲组 第四名
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排舞、街舞锦标赛暨“运动成都” 成都市优秀后备人才系列选拔赛(小学甲组)啦啦操一套2级 一等奖;
2队获得(小学甲组)青春魅力 一等奖;
3队获得 (小学甲组)全民健身操等级推广规定动作 一级徒手 一等奖;
4队获得(小学甲组)全民健身操等级推广规定动作器械2级 一等奖;
5队(小学乙组)全民健身操等级推广规定动作器械1级 一等奖 。
六、后勤来保障,规划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经费支持等后勤保障。一年来,学校在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体育教师外出培训等方面投入人民币约玖万余元。
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细致的规划:
1.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工作作风扎实的团队。
2.根据不同教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业务过硬,虚心好学。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
4.做到三个一。每学期上一节有质量的研究课,每学期写一篇有水平的文章,每学年带一支有特色的训练队。扎扎实实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5.每个教师在业务上公平竞争,工作中相互支持,取长补短,生活中互相关心,让学科组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在区教育局及文体局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整个体育组已经形成一个关系融洽、气氛活跃的团队,组内成员凝聚力更强、积极性的更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组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已的工作,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