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阳关体育年度工作总结

一、贯彻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相关法规、政策。为加强对学校体卫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分管后勤校长、工会主席、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将学校体卫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之中,定期召开会议落实体育工作,并把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对班级考核的内容,使学校体卫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确保了日常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突出特色活动开展 (一)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主要途径。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依照上一级部门文件要求,在体育课课时安排方面保证了1—2年级为每周4节,3—6年级为3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 (二)、重视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学校、学生实情,认真制定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做到教学有保障,努力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深入学习课标,制定有效的分层目标,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与规范性;按照教学“六认真”的要求,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战场,切实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运动准备、课中科学锻炼、课后放松小结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的运动锻炼习惯;坚持“关注课前对教案的理解与调整,课后对课堂的思考与教案补充”的教学反思。此外,在集体制定备课大纲的基础上,我们还努力挖掘我校体育传统、重点项目的优势资源,在实施“生活化主题式单元体育课堂教学与活动”开展的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效性强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在科研工作中,结合我组二期研究课题《构建生活化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认真进行 “生活化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努力挖掘我校体育传统、重点项目的优势资源,策划、组织开展好年级运动会;认真筹备与实施一年级“徒步川大”综合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五、六年级篮球年级比赛;收集好过程性资料(如初拟教材、教学设计、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活动的影象图片、学生作品等);展开组内体育课的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体育教师的室内教学基本技能,积极参加组内、校级研究课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中,为了从多途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特长,我组结合传统项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教师专业特点开设了三门专项校本课程:1、2年级形体课;3、4年级花样跳绳;5、6年级篮球课。 (三)、切实抓好我校的运动生活课程 (1)我校运动生活课程的构成:①学校体育生活:体育课、晨练、大课间体育活动等;②家庭体育锻炼。 (2)学校体育生活 我校运动生活由上午大课间体育活动、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构成。这项工作,我们纳入了学校教学计划,排入了课表,安排了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内容,由专人(体育教师、班主任、副班主任)组织实施,并作好相关记录。本学期体育组教师对室内健身操进行了全面更新,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坚持实施多操轮换制度,不断改进动作质量,同时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督促活动的正常开展。我校大课间活动在常年坚持特色项目《开心接龙跑》的同时,分1一3年级,4一6年级进行运球接力、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攀爬等群众性的趣味体育活动。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把场地、器材、活动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化,使体育活动能更规范,更有序的开展下去。为考虑部分家长的特殊要求,探索生活教育规律,我校提供数量有限的住宿教育,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住校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做早操活动,以国家推行的广播操和我校自编操为主,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其他体育活动。 (3)传统项目训练——“百合苑”学生社团: 在“拓宽学习的时空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终生发展和教师专业特长的成长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目标引领下,我校开发校本“百合苑”学生社团课程,成立 “百合苑”学生社团,体育组教师结合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自身专业特长,全员参与——人人带队,在组队与竞赛工作中,我们拟定了计划并全面展开学校传统、重点体育项目的队伍组建与训练工作,统一思想、加强认识,在日常训练工作中重视队伍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注重学生运动训练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作好学生、家长、学校、班主任等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训练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项目、定人员:初级班一周1—2次(80—100分钟),提高班一周2次及以上(120分钟及以上)。内容丰富、特色显著:各班除日常上课的时间,每班每期至少进行一次“蓝天下的百合舞台”活动展示。同时还提出了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每期评选“优秀小百合”;对任课教师从学生选拔、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效果(参赛、“百合大舞台”学校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情况纳入教研组考评。 (4)课外体育锻炼——我的家庭体育生活 我校积极倡导与推进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层层宣传,进行家校沟通,全方位推动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专门设置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家长参阅手册”、“我的健康生活——川大附小学生家庭运动生活成长记录册”,在学生记录册中,还设置”了“每天锻炼建议、锻炼注意事宜、使用说明”,并要求请学生将每天已锻炼内容(项目、次数、距离等)填写在“我的锻炼内容”栏里,家长批阅、签字;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体育骨干进行定期查阅,以此来达到体育课堂延伸与拓展的目的。 四、结合测试标准关注学生体质 学校按要求开设体育课,督促体育课规范教学。结合测试标准,加强学生体质训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工作,督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测试、录入等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的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至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班主任,体育课任课教师、校医通力合作,全校学生参加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如下) 组别 测试项目 小学一、二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50米x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说明:凡测试项目后未注明性别的,男、女生均应测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按下列要求落实到位。 (一)测试工作要求 1、测试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数据的记录要真实,杜绝虚拟测试成绩。表册填写字迹清楚、工整,不改写,格式正确。 2、针对学生身体特点,考虑气候、场地等因素,科学组织测试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3、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进行“体育达标”训练,都要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要利用班会和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及训练的安全教育。 4、测试小组务必认真组织测试工作,并按时将相关表册上报录入小组。 (二)测试组织形式 1、体育考核课:利用体育课单元教学考核,对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进行测试。 2、课外单项测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定时、定点、定裁判。测试者可集体或单人参加。 3、安排测试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测试。 4、安排测试周:在登记上报各年级达标人数之前,集中安排l一2周测试。 测试人员培训 测试前体育教研组要集中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三)测试前的准备 1、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调校仪器,测试成绩登记表,准备好场地。 2、测试人员熟习规则,方法和要求。制定安全措施,指导受测的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1、因病或残疾学生,确实不能参加《标准》测试的学生,应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学校体育组签署意见后,将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2、《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由学校安排)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合格。 (五)测试保障、安全防范工作 1、保证活动时间,推动经常锻炼。学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早操或课间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 2、各班班主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要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 3、测试前要制定安全预案。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对生病学生实行缓测或免测。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试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本次测试集中体现的问题: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小学,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不适应教学管理。在一个月内就要对他们进行技能、技术的考核,这不太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任课教师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也特别大。 通过数据表明,男女生的50米,以及男女生一分钟跳短绳、高段50x8成绩较好,说明大家经过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普遍的增强,同时也反映了我校大课间坚持特色项目《开心接龙跑》和年级特色项目《花样跳绳》取得了成效。 后期工作思路: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大体育锻炼与健身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午会,学生小报、体育室内课宣传体能测试的重要性,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正真的重视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2、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在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上,要着重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此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将薄弱项目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 4、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学科领域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项目的教学技能和动作技能。 五、提高课余训练质量,积极备战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课堂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人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年体育组全体教师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田径队、男女篮球队、健美操队、等各类训练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校级体育比赛,如六年级班级篮球比赛、五年级班级拔河比赛、四年级花样跳绳比赛等。通过竞赛,充分地调动了师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地提高了学生体育竞技水平。 一学期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晨课余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晨训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晨训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还极大提高了广大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本学年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优异的体育工作成绩: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男子乙组 第六名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男子丙组 第二名 “运动成都·活力武侯”2014年武侯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女子乙组 第三名 2014年全国全名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 轻器械健身操2级 全国一等奖 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排舞、街舞锦标赛暨“运动成都” 成都市优秀后备人才系列选拔赛(小学乙组)2级器械 成都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