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成学校“阳光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落实学校“培养行为文明、体魄康健、知识厚实、个性突出的人才”的办学理念,践行“自立自强,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团结协作,分享我们的快乐生活”的校园文化理念,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贯彻“健康第一”、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成长;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运动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 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加强条件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监测评价,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 工作目标:
1、 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2、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年级有比赛”。
3、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挑战自我,坚持锻炼,克服困难,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交往能力不断进步。
4、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体质得到增强,身体健康,快乐成长,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5、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6、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四、具体措施:
1、成立学校阳光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显文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副组长:汪鹏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具体负责人,负责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内容和任务的实施,负责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检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上报、公示,负责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
成员:范启彬(负责安排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制定考评方案)、李杰(体育工作后勤保障)、王成英(艺体工作具体负责人,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课的技术总指导)及办公室工作员、宣传员、教研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
1、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聘任的体育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专职教师。现有31个教学班,体育课总课时100节,配有6个体育教师。
2)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学校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研会、培训会,校内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期每位教师的公开课。每位教师每期听课不低于18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长。实施“办公室轮训制”,艺体组教师分别定期到行政办公室,担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体育教师培训达到100%,对体育教师师德、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
4)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5)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健康测试,纳入教学工作量。做到每40分钟为1课时。
3、开足体育课时,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按照国家标准,小学1、2年级4节/周,3—9年级3节/周。大课间在上午第1节结束30分钟,眼保健操在下午第五节下课15分钟。课外体育活动课:小学第七节40分钟,中学第八节40分钟。
4、认真落实“两操”,严禁占用“两操”时间。将落实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和任课教师考核。大课间小学安排:广播操、武术操、跳绳;中学安排:跑步、武术操、专项训练(初三);眼保健操负责人是当堂课的任课教师。值周教师负责将活动情况记载交值周组考核,德育处负责奖惩。
5、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校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选取活动内容、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竞赛、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艺体组在德育处指导下制定学年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容安排。
6、成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健美操、武术---),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群众性活动。
7、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和“12.9”文艺汇演,不定期的举行竞赛活动(师生对抗赛、擂台赛、班级竞赛)。
8、实施体育“2+x”,即学生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篮球和跳绳,另外学生选取一项或多项艺体项目。
9、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10、做好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按时上报教育行政过部门。同时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将有关情况向家长通报。
1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开放。开放时间是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2、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每年投入20万用于体育设施设备建设,争取达到国家标准。
13、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制定学校体质健康“一体化“的评价机制。落实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
14、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有班主任负责管理,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