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成果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一小时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

南村镇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成果的分析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一小时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 一、以“武”为主题 ,开展大课间活动,形成优良校风校纪: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秉承“崇文 尚武 立德 修身”的办学理念,从实际出发,以武术为龙头,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武术特色教育氛围浓厚儒雅。 校门口、武术馆,威风凛凛的武术雕像屹立不倒;走廊上、宣传墙,武术名人、典型事迹、武德三字经,有目共赏;武术馆、冠军墙,武术精英,成绩斐然。此外,学校在校会、主题班队会、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中,以知晓中华武术文化、了解名人名言、了解武术名人的故事等为抓手,将学校武德教育、习武礼仪渗透到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之中,激励学生养成克服困难、不怕吃苦、自强不息的、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武术特色形成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武术队坚持每天早晨、下午放学各一小时武术基本功训练,每班每周一节武术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长,练武习惯、不懈精神逐渐养成。 以武术作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互辉映。十多年来,学校不但注重武术普及、专项训练,更注重武术教育的科研,让“武德”的内涵升华,使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根据小学生年龄和体质的特点,开设了校本课程武术课,自编了校本武术教材,向学生系统推广武术知识、武术技术。同时创编了“南村镇中心小学武术操”,利用活动课、体育课、大课间操活动在全校推广普及武术操,要求人人掌握,个个会练。这样的教学特色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奋斗拼搏的顽强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力,大课间活动使整个校园气氛活跃、充满朝气,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性格也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大课间不同往年的陈旧模式,不只仅限于做广播体操那么简单,体育教师更注重创新,将新的元素和项目引入到大课间中来,特别是我们学校以武术为特色的武术自编操无补展示出教师们的创新精神。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重视,体现了严谨 善导 求实 创新的校风和学生尊师 守纪 勤学 创新的学风。 大课间作为一项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新的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它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折射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和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利用包括武术在内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媒介,及时、深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课间的武术特色操正体现了这一点,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位小学生都应具有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根本保证。我们常说,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改变人生。我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就是从学生小习惯的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用好的行为习惯引领人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习生活习惯,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天真活泼 ,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就 值得我们研究。行为习惯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令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益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因而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大课间,就是通过学校硬性规定,要求各个班级必须出操迅速,跑步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武术操必须认真有效,每次课间操活动都能够认真保质保量的完成。虽然说大课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每天坚持大课间操的练习,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在无形当中强健了体魄,锻炼了身心,让学生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健康的快乐的成长着!更让学生明白了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美化了心灵强健了体魄。加之班主任和相关课任教师负责监督,给予优秀的班级奖励,对于不到位的班级提出整改意见,这样的一些规定,对于强调学校纪律,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课间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前,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认真教书,学生成绩上去了,自己就完成了任务。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某某名,我就奖励你”。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教师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怎么允许这种倾向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呢?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小学生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敢于迎接挑战,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我们学校主要从相遇、上武术重“道”的修养,学校重视“德”的教育。学校从武术的“德”到学校的“德”,做好了三个层面的衔接: 第一个层面为个人的武德修养。作为一名习武者,要求他从小就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把武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一层面主要体现对学生进行个体引导。主要开展尊敬老师,孝敬长辈的教育;教诲学生懂礼节、重守信;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崇德女”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这对城市独生子霸道、小气性格的修正,非常有针对性。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手德即不随便以武力伤人。口德即不以语言中伤他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习武之初既苦又闷,但却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和不轻言放弃的品格。守规则、重顺序是练武带来的又一好习惯。 第二个层次表现为集体的道德观念。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应“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做到“公定”、“安民”、“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任何团体都是由单个的个体来组成的,个体的素质决定了整体的水平。习武能培养人的正义感正是武术的魅力所在。正义是永不过时的,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这种正义感,应从小学开始培养,我校做了大胆的尝试。 武术的包容性能教会学生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见义勇为”是每位习武者引以为豪的行为,他们视帮助别人为己任,给忙碌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的温暖和安全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武林前辈和武术大师,他们遇事冷静,不骄不躁,三思而后行;他们心胸开阔,性情温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惩恶扬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习武者的优秀品格,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让这种无私的行为把集体引向更团结、更理性、更上进层次。 第三个层次表现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必须“精忠报国”,练武的目的在于“强种御侮”和“爱国、修身、正义、助人” 。它培育的就是中华民族刚强不屈,同不良势力进行斗争的勇敢精神,可见,中华武术为振兴民族精神,培养中华民族积极奋斗,不畏强暴和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教育工作能得以良好的开展,离不开我们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意义。每天一次的大课间,学校领导、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认真练习大课间、积极到达制定的地点进行大课间的操练。正是由于每天的练习让学生在无形当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让学生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通过对校规校纪的遵守,学生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这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大课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通过每年的学生体能测试的结果,得出了有大课间练习促进了学生运动的身心健康。每天的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精神面貌有着明显的改善,各种活动的集合都比以前有序,能做到快静齐。在身体上,好多学生有感冒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好的,在参加大课间后一二天就全部好了。 五、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 我校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体育工作思路,并根据学生运动的个人兴趣爱好、素质特点,设置学生运动喜见乐学的武术动作,开展武术大课间活动。通过全校师生和校武术队的努力奋斗,使南村镇中心小学名声在外,也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支持,曾多次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番禺区英东体育馆,南村镇文化广场等作表演节目,受到了各级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每年参加各类型的武术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 2010年5月,参加广州市青少年武术分开赛一等奖40名,二等奖45名,三等奖5名,集体剑术获得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以及最佳组织奖, 2011.7参加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术比赛。武术队一往无前,奋力拼搏、披金摘银,捷报频传。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搏杀,终于尘埃落定,我们武术队满载而归,展示了我们的实力。 十五届在市运会武术赛 获金牌6枚,银牌2 枚,第四至第八名4项等12个奖项。 省传统武术(等奖赛) 获单项一等奖21个,二等奖55个,三等奖20个以及集体项目奖杯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等96个奖项。 省传统武术(名次赛) 获第一名13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6个,第四至第六名12个等37个奖项。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赛 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集体基本功第四名,单项金牌3 枚,银牌4枚,铜牌3 枚,第四至第八名13项等26个奖项。 当丰收喜悦硕果累累的时刻,我们不能骄傲,所有的荣誉只能代表昨日的辉煌,我们将在更高的起点,再接再励,向更高目标奋勇向前! 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合作的必须,坚持的重要。我们将继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更有信心发展以快乐为主旋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不仅锻炼学生身体,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校园文明之星 / 学习之星(8~11周) 一(1) 文铄瑶 宋玥琪 四(1) 吴馨晨 王嘉媚 一(2) 邹子骏 王悦 四(2) 邬焕榆 蒋振宇 一(3) 邬诺文 谢懿 四(3) 冯欣桐 蔡珉熙 一(4) 邬明礼 曹子妍 四(4) 卢泽贤 潘诗晨 一(5) 刘晓琳 罗思翰 四(5) 张慰 邬楚恒 一(6) 邬欣彤 池俊熙 四(6) 邬浩楠 周泳霖 二(1) 古晓欣 廖采玉 五(1) 麦颖桉 陈静茵 二(2) 赖漫琪 冯思汝 五(2) 徐雅雯 尹畅 二(3) 林键彬 马子逸 五(3) 黄家璇 李梓琪 二(4) 董芯蕊 林嘉琪 五(4) 蒋楚瑶, 王渊博 二(5) 徐熠欣然 龙林玲 五(5) 罗启聪 黎健文 二(6) 张中伟 王浩宇 五(6) 邹培珍 谢锦河 三(1) 邬俊贤 陈梓岚 六(1) 谢静怡 冯海金 三(2) 周钰华 洪嘉慧 六(2) 赖星洪 魏晓畅 三(3) 陈芷滢 陈兆东 六(3) 林枳彤 刘卓凡 三(4) 谢倩怡 金雪 六(4) 罗昊阳 谢洁仪 三(5) 安黎 邬雪琪 六(5) 江锦洪 朱家荧 三(6) 邬颖琳 刘健彬 六(6) 邬绮湄 刘俊权 六(7) 黄婧 梁超然 校园学习之星 一(1) 刘婵 四(1) 刘奕帆 一(2) 冯嘉琪 四(2) 朱俊桥 一(3) 欧阳俊杰 四(3) 李东阳 一(4) 陈灿培 四(4) 汤见林 一(5) 黄梓洋 四(5) 邬炜亮 一(6) 方雅文 四(6) 罗泓钧 二(1) 郑蕾 五(1) 谢心怡 二(2) 陈卓妍 五(2) 陈嘉洋 二(3) 岑曦 五(3) 宋湘莹 二(4) 陈明仪 五(4) 朱琳 二(5) 黎浩森 五(5) 梁海楠 二(6) 陈洁蓉 五(6) 邬晓菁 三(1) 王文灏 六(1) 杨舒晴 三(2) 张紫薇 六(2) 洪燕君 三(3) 陈慧斯 六(3) 黎晓华 三(4) 李晓慧 六(4) 陈灼华 三(5) 邬晓茵 六(5) 黄家玲 三(6) 祁 灏 六(6) 胡远成 六(7) 黄海怡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