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工作重点
1、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
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各班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上、少上和挤占体育课时。
2、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体育活动。所有教师不得拖堂挤占。
三、统筹安排各项体育工作
1、采用“上午大课间35分+体育活动课40分(体育课40分)+下午眼保健操5分”的形式来保证每天的“一小时”。
2、体育锻炼课安排: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在中午体育活动课安排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为40分钟(1:45~2:25),所需体育器材到体育保管室借取。
3、体育活动组织安排:各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活动,填写好相关记载。体育活动课必须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开展活动,严禁“放羊式”,由当天组织活动的行政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承担活动的安全责任,如果由于行政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组织不力,学生“放羊式”活动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由行政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承担责任。
四、明确工作责任
1、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
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生体育竞赛计划,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负指导责任。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儿童体育,配合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4、校长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各项规定,确保体育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5、学校分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相关部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五、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1、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学校将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体育锻炼课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有效途径,必须做到有组织形式、有人管,并认真落实。
2、课间操、眼保健操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3、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