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小学阳光体育学校工作方案

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一、基本情况: 汶川县映秀小学,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有着历史沉积厚重底蕴,具有七十余年光荣历史的老牌学校,位于“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大半个世纪风雨兼程,七十余年的春华秋实,经过几代“映小”人的艰苦奋斗、磨砺耕耘,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震前已经成为四川省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然而2008年5月12日,一场灭顶之灾让映秀小学瞬间毁于一旦•••••• 地震发生后,我校师生于2008年8月24日正式在映秀镇板房学校开学复课,2009年6月因映秀镇灾后规划重建,学校迁至汶川水磨镇“八一小学”进行二次过渡。 新学校由深圳证劵界捐资三千万人民币修建而成,占地面积 18 亩,建筑面积 6577 平方米。修建过程历经一年零一个月。2011年2月22日,全校教师回到新建的学校,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学校建有篮球场两个、排球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配备了健身房、心理健康咨询室、室内体育场等专业教室,目前我校有9个教学班,有学生209人,我校在编教职工3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 26 人。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 2010年,汶川率先在全国创新性提出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2012年,通过实施全民健康进校园,我校率先成为汶川县首批健康学校之一,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健康教育在校园各类服务活动中的作用,有效提供面向全校师生健康的公共服务,为我校健康教育提出了新命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校的健康教育涵盖很多,而文体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载体,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可以作为学校健康教育重要发展方向,以文体活动的开展来引领学校健康教育,让师生生命健康、校园环境健康和健康保障与发展等多个领域得到科学发展、规范发展,是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2013年3月开始,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县创建办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了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以学校文体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以羌族健身操、锅庄、民族风健身操)和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为载体,以标准化为手段,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体活动开展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品牌。 三、阳光体育活动工作措施情况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12年春季开始,我校就以“迈向全民创造健康的新汶川”为核心,在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为此学校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每周都不定期的检查课间大活动、营养餐,食堂、健康教育课,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做到了检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层层落实负责。做好学校体育活动工作。 (一)、加强宣贯工作。学校利用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健康知识作文比赛等对师生进行宣传;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知识讲座,并做到了每月更换一次内容。开展的每项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估,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各项活动的调整。让师生成为参与主体,形成人人锻炼、处处健康、时时健康,创造健康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阳光体育活动 我校主要以(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兴趣活动、运动会、体质健康检测、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也是除正常开设的体育课之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文体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我校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依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幸福”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身体健康,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科学设置,改革学校原有的课间操单一广播体操的形式,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从而形成大课间。大课间活动首先从时间上得到保障,由原来的20分钟课间操活动改为40分钟,在形式上由每天单一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8分钟左右)改为七彩阳光广播体操、藏羌锅庄、羌族健身操每天轮换进行。之后是5分钟的分班集体慢跑放松,后20分钟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分年级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各班根据当日的安排日程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愉快的活动,达到锻炼和放松的目的。活动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营养餐。这样改革之后,既体现了学校活动的统一性,又照顾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让40分钟的大课间充满了健康向上、快乐锻炼的良好氛围 第二、创新大课间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以往课间操,学生统一做一套国家标准的儿童广播体操就算完成了课间锻炼,长期执行后,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所以,我校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藏羌锅庄和羌族健身操一并纳入,和广播体操一并加入课间操时间进行轮换,这样,学生每天从教室里出来做的集体活动都不一样,就不会觉得枯燥。除了集体活动,大课间时间我们还安排了分班的兴趣活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长绳、短绳、沙包掷准、20米往返跑、绕场跑、游戏等。这些项目的设置,都是尊重学生的意愿,是符合儿童活动兴趣的需要的,各班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参与下快乐的运动,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第三、教师参与,引领并指导学生,共同锻炼。不管是集体的广播操、锅庄,或是健身操,还是分班的慢跑和各兴趣活动,老师的参与非常重要,老师在活动中首先是给学生起榜样的作用,同时也是示范作用,最主要的是,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所有活动中,既增进了师生的和谐关系,又引领学生积极活动,师生同乐,共同锻炼。 第四、把民族的传统活动融入到课间活动中,既激发兴趣,又继承了传统,还锻炼了身体。我校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同时具有汉族、藏族和羌族的习俗,所以,我们把藏羌锅庄、锅庄健身操、民族风健身操在校园里进行普及与推广,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会跳,然后一并纳入大课间的集体活动中来,让师生在大课间的时候,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在和谐与快乐中得到了锻炼。 第五、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推进健康文体的发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窗口,我校在推进此项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从每周一到每周五,5天的大课间活动安排较为详细,学校集体的活动内容安排,也有分班活动的安排,还有详细的活动场地划分,周密的跟班辅导教师安排、器材的管理与分发、卫生保障和安全预案等,使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规范有序,成为健康文体的窗口。 我校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还开设了兴趣活动课,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了针对性项目如:武术、拍皮球、跳长绳短绳、踢毽子、田径、舞蹈、篮球等,让每位学生都掌握一种运动技能方法,确保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此外,我校按标准做好上午第三节和下午第一节课后眼保健操。积极开展竞技性、群体性体育活动,每学年按照学校的体育活动计划按时召开春季和冬季两次运动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学生心理咨询,每周两次按时开放学校心理咨询室,舒缓学生心理压力,排解学生郁闷心情,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每年10月份按照国家要求为每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制定体质健康计划,方案,建立学生档案(网络)、并及时上传到国家数据库。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领导与专家的具体、深入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映秀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仍需特色化,尤其是要注意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其二、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还需尊重学生的兴趣。 其三、学校文体活动的设置上,内容还比较单薄,形式还是较为单一,需要学校在抓特色的同时,丰富内容,并让学生参与锻炼的形式多样化。 其四、要注意工作的过程管理,对工作过程中的所有资料要注意收集和整理。 根据以上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与条件下,继续把师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走校园文体活动特色化之路,继续深入地改革大课间及学生课外活动的模式,把锻炼学生的体能与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进行推广,让广大师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且乐于参与。健康是多方面的,除了身体健康的保障,学校还准备在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深入研究,切实为师生服务,同时,课外活动将增设象棋、围棋、书法、手工、绘画等专业技能培训,引领师生健康的情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