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第二十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我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将全面贯彻“全国中小学生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精神,采取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这一有效而新型的体育活动形式。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二、组织机构 组 长:邹冬(校长 书记) 副组长:李启程(德育办主任) 罗正泽(艺体教研组长) 组 员:陈小燕(大队辅导员) 体育教师、正副班主任。 三、活动内容安排: 类别 项目 主要内容 组织形式 组织实施 备注 课间体育活动 夏季 广播操 太极拳 跳 绳 集体形式 各班组织 体育教师 各班正副班主任 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冬季 广播操 冬段跑 跳 绳 体育锻炼 活动课 一、二年级 活动项目跳短绳 三、四年级 活动项目跳大绳 五、六年级 活动项目花样跳绳 集体形式 各班正副班主任 活动课时间30分钟 体育课设置 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眼保健操 上午(11:00—11:05) 下午(14:00—14:05) 管理人员:当堂上课的教师负责监督 共计10分钟 运动会 春季时间4月份综合运动会 、冬季时间11月份单项运动会。 主要项目:学生:广播操、太极拳、短跑、中长跑、跳绳、接力赛、实心球、拔河、跳高、跳远等。教师:趣味运动项目、滚铁环、篮球、接力赛等 0.5天或1天. 说明:大课间活动遇到雨天,学生在所在班级外走廊做徒手操。残疾儿童以及不便于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适当减小运动量,根据实际情况甚至暂停该生体育锻炼。 四、 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 抓好工作具体落实 1、时间落实: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两课、两操并纳入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从而使活动时间固定化。 2、内容落实: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班级提出的设想进行审核,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有班级特色的内容。 3、器材落实:根据各个班级的活动项目的不同和需要,我校采取学校提供和班级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所需器材的不足问题,同时学生自制一部分活动器材。 4、组织落实:以年级、班级、班小组为单位进行,班主任统一协调,统一进行组织。 5、活动场所:塑胶运动场,校园广场。 6、班主任落实: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由正副班主任组织出教室,进场地,开展活动。 7、领导落实:从校长到德育办、体育组、班主任,层层落实,具体细化,责任到人。 8、检查评比落实:检查评比小组(德育办、体育组、大队部学生干部)每天进行监督检查、评比,对每一个班级都进行量化打分。 (二) 做好工作到位 1、认识到位: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健康第一”的需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大课间的意义。 2、师生全员参与到位: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 3、班主任组织到位:根据班级特点,班主任进行分组选派小组长,在本班区域内进行合理有序的活动。 4、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各班活动内容、方法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监督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开会,指出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扬长避短。 6、协调到位:由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对课间操活动过程进行安排,统一协调各方面情况,提供保障。 7、评价表扬机制到位:分班级进行评比,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纳入班主任月考评、期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