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农村体育课的几点建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是属于重要课程,体育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然而,在农村学校场地狭窄,运动器材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发挥已有场地器材的最大作用,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锻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被鄙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得不到尊重。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以缺乏体育教师为借口,体育课就敷衍了事,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为此,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 二、耐心灌输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兴趣 农村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体育文化素养欠缺。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对体育课看得很轻,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针对这种模糊认识,上第一节课就应给学生讲体育文化,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及与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且还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边缘科学.从而提高其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上好体育课的兴趣。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功课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会对提高文化学习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健康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 三、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要想好,这节课上什么内容,要些什么体育器材,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整个教学环节应怎样把握,这些都应在课前充分备课,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贴膏药”的游戏,或把器材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形式的游戏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六、以身作则,多做示范 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身强体壮,能吃苦耐劳,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惰,不爱做运动,比如借故身体不舒服,对技术难,有危险性动作避而不做,教师要扭转这种对教学不利因素,首先要从我做起,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教育学生,处处以实际行动做学生表率,并通过平时的谈吐举止,结合教学实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这正是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