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八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基本能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体生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奋斗目标 1. 在校园中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各年级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局面。 2. 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习惯,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 大力推动林川中学校园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4. 塑造学校体育品牌意识,完善体育赛事与学校体育运动特色项目共同发展。 三、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严之盛 副组长:沈洪贵 李满业 组员:郭生彦 祁红平 葛喜德 蒋克武 吉双梅及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四、措施保障策略: 1.坚持大德育观下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生动、人文多元、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2. 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竞赛及训练合作。 3. 坚持体育教学改革与群体活动、体育竞赛协同发展,并把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4. 坚持推进公平公正的体育比赛精神与规则意识教育,树立学校体育达标争优创先的竞争意识。 5. 坚持项目管理的过程化控制与反馈(监控和检查指导或随机抽测),并适时与德育处合作共同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好督导评估。坚持体育搭台,教育唱戏,突出时代主题,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利用体育平台将学校的办学成果、教学理念及教学成绩向同行、向社会宣传展示,树立良好形象。 五、活动内容规划 1.大课间操2014年大课间活动在总结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要实现两个突破,以此达到对整体大课间工作的推动作用。 1)、在全校各班级之间开展课间操检查评比活动。 2)、在全校各年级范围内开展评比,促进课间操活动更加科学化,多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特色发展,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解决措施: 1)、继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抽检制度。强调大课间活动的常规化管理意识,强调大课间活动每天都是迎检日,确实保证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2)、以大课间活动特色项目申报与检查评比为契机,推动学校大课间工作与教育教学理念和整体工作的整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特色项目是指学校选定自己大课间的一项内容作为特色项目) 2.课外群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模式改革) 在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如跳绳、踢毽等基础上,丰富内容与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开展阳光体育与阳光伙伴集体性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推广开展“阳光伙伴系列活动之一”:初一年级男子足球赛,初二年级女子跳绳比赛。学校应有意识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文化氛围。让阳光洒满校园,让阳光体育运动留给学生愉快的回忆。 2)、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新局面,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集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3)、尝试开展创新阳光体育游戏体验活动,在班级搞试点再在全校推广。 解决措施: 1)、向典型学校学习经验并进行创新普及,为在全校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2)、通过教研培训、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普及花样跳长短绳的经验,促进全校一体化发展。 3)、对校园小型多样体育竞赛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并加强指导监督工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3. 体育竞赛 目前,我县普及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主要有: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此外,各校校本课开发的课程资源或学校自己单独组队参加的竞赛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等。 1)、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上,从长远发展着想,考虑设立学校重点扶持的竞赛项目,如乒乓球。 2)、增加新的赛事内容。 3)、调整一些比赛的形式与内容,以更好地推动赛事的健康发展。 4)、为让“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新局面在我校有切实地发展,可尝试开展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之间的对抗赛。 5)、建立新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切实保障各项比赛的公平公正。 解决措施: 1)、引进或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体育专项技能尤其在训练指导能力方面的培训。 2)、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至少2项的体育运动技能。 3)、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适当引进体育教师或对我校的体育师资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还可以与体育运动训练学校联合,实施委托训练。 六、工作要求: 1.全校各班级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教导处在适当时候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2. 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基础建设,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不足,认真落实课程要求,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 结合学校实际与特色创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找和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学生与体育老师关系共同和谐发展,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 4. 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 5.监督电话:09728394777 七、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八、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