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得好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对社会体育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然而,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一部分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其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必然也必须进行改革。 自从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要求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在这几年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法规。特别近一两年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少年宫,从各地、各校充满阳光、青春、朝气,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进一步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我市,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自农村,因此,农村学校体育要面临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二是推动全民健身,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然而,这些年,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对策,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目前我市农村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体育课的正常开课率不足,这种现状,一方面直接导致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进,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体育在农村的发展。 (一)思想观念落后 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无论是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心中都普遍形成了“重智轻体”的思想倾向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比较重视,体育学科甚至当作可有可无的“配菜”,完全忽视了体育教学在增进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被其他科目挤占成了普遍现象。 (二)缺乏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学生人均场地严重不足,我市农村中学,学生人均场地同样面积巨大的问题,和国家的规定尚有很大的差距。有400米跑道田径场的学校少之又少,许多学校根本谈不上有田径场,只不过是一块平地而已。球类场地,如足、排,有些学校还没有;乒、羽、网等小球场地,也是如此。器材达标率,大多数的学校低于国家标准,许多农村中学上体育课,经常出现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人一个篮球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问,在这种场地器材缺乏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如何能搞好农村的体育教学?如何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从数量来看,按国家规定的编制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很低,并且还在不断的流失;而在现有的体育教师中,又有不少的教师是兼职的和代课的。从质量来看,体育教师是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的比例很低,中级教师最多,学历是本科的教师最少,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专科体师班和中师班。因此,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状况,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改革对策 (一)转换思想观念 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在农村比在城市要有更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转换思想观念,采取得力的措施:第一,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消除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不良影响。第二,加强教育价值功能的思想宣传,使社会、教师、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在促进学生智育、提高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第三,建立领导责任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对体育教师的监督工作,督促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改变我市农村体育师资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现状,必须切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第一,配备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只有配备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才能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第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针对我国农村体育教师职称低、学历低的普遍现象,应切实搞好农村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保证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目前,我国农村体育教师不断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待遇较低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不能和其他教师一样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以及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公平待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体育教师的流失 (三)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我市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较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落后,缺少教育资金投入。扭转这种现状,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应采取多渠道的措施筹集资金。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购买体育器材和兴建体育场地。在这里可以采取依靠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其次,争取社会的捐赠,即在社会上号召人们关心学校体育、支持学校体育。第三,自力更生,自制部分器材。在目前体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各农村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号召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