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第三中学校2014-2015学年阳光体育活动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会议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号召,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组织机构: (1)为了顺利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加强活动的领导与管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时间,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代洪 副组长:罗乾栋 组 员:张同超、刘 勇、兰正国、饶守丽、葛 成、李东顺、邱召友、朱祥忠、陈 彬、董祖健和全校班主任、体育教师 (2)明确职责分工: 形成体育组组织安排——各班主任进行管理实施——政教处考核——师生共同监督的机制 三、活动目标: 1、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阳光活动和各类竞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阳光活动和竞赛,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3、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阳光活动和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把阳光体育活动和学校的信心教育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4、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阳光活动和竞赛,增强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体验和享受运动过程中的快乐,营造“阳光体育、健康快乐”的校园精神。 5、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阳光活动和竞赛,使校园体育向家长和社会延伸,使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四、活动主题: 参与、运动、健康、快乐 五、实施办法: (一)实施措施 1、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确定体育课、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运动队训练等活动时间。 2、选择设置丰富的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让各个班级都能明确知道每天活动内容、所需的活动器材以及场地安排等。 3、由学校党总支、工会、政教处、团委、体育组协调学校各办公室、各班级的所有教师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使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师资配备、组织管理、安全后勤以及运动技术指导上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具体办法 1、调整课时设置和作息时间。(教导处) (1)按新课程标准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开足体育课(初中各年级每周3节,高中各年级每周2节)。 (2)设置大课间活动时间:上午第三节课后,有35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10:10-10:45),活动内容包括以楼道疏散演练的要求到操场集合、800米的跑操、6分钟的学校自编韵律操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整个活动的有效时间为25分钟。 (3)每天下午17:15-18:10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首先是跑操活动、韵律操活动和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之后是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举行体育社团的相关活动。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拖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启动仪式。(政教处) 利用开学典礼搞好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理念深入到学生中去,唱响“参与、运动、健康、快乐”的主题。 3、制定活动方案,落实活动人员。(体育组) 由体育组主要负责组织安排工作,各年级组长、德育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年级学生自管会协助组织,政教处负责检查考核。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组) (1)认真贯彻落实体育课程,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每节体育课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专题内容,而且穿插跑操的训练。 (2) 认真组织好每天上下午两场的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跑操、韵律操、分年级的集体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呼啦圈和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班级体育活动时要提醒各班学生按活动计划及时拿取和归还体育器材,开展游戏、竞赛,结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助练习。 (3)认真组织每年冬季长跑活动。冬季长跑活动开始时要组织启动仪式,为冬季长跑活动加强宣传、营造气氛。 (4)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①认真组织为期一天半的春季趣味运动会,今年的春季趣味运动会计划安排老鼠进洞、空中飞人、鸭子竞速、集体跳绳、拔河比赛和滚雪球等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为一体而且学生参与面广的趣味项目。 ②在下半年组织为期三天的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③积极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包括每年的师生乒乓球比赛、县田径运动会、县“三好杯”篮球比赛等等。 ④各年级(包括毕业年级)每个学月组织一次学生的年级内部趣味运动会,时间定在每个学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若遇特殊情况临时调整并把调整结果告知学校政教处和体育组。 5、组织好体育社团和训练队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和团委的共同配合下组织该项工作。学校的体育社团包括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足球社。训练队主要包括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学校尽一切可能保证社团和训练队的训练时间和场地,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有侧重的进行提高和补缺,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区别教育。使之对课堂教学进行互补。 6、组织一年一度的远足拉练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4月份,拉练的路程往返在25公里左右。组织此项活动时学校各部门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全体参与活动学生的安全,达到放松、锻炼、磨砺、信心教育等多重目的。 7、创设学校、家庭、社区的体育联动机制 (1)将学生的体育成绩,测试成绩,以及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通过校讯通等方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体质状况,督促孩子参与运动。 (2)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 (3)将每年测试的体质健康数据送出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体质状况,更应将孩子一段时间后的体质增长状况或某个项目测试、评价改进情况向家长通报。 8、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 (1)指导学生根据父母及家人的兴趣,组织好家庭体育运动活动,与家长一道练晨跑等群众性强的体育活动。 (2)学生自主开展春游、郊游等,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家庭,沐浴阳光,亲近自然。 9、健全课堂教学、大课间、阳光活动、运动竞赛的评价机制,随机跟踪测试学生的真实数据,进行过程性材料的分析与收集,为改进学校体育的结构和调整教学、活动的安排提供依据。 10、对特殊体质和生病学生要有特别要求,做好详尽的统计和周密的安排,划定区域让该部分学生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压腿、投球等,杜绝放任自流现象。 六、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领会以人为本和参与式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和年级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 2、宣传到位,形成制度 学校利用标语、学生大会、电子显示屏、橱窗、板报等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人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力争全员参与,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常规的体育活动,形成制度。 3、加强管理,注重评价 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纳入班级、年级等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4、加强教育,注意安全。在开展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每次活动之前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有纪律、有秩序、服从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确保活动安全顺利。 5、进行班级、年级活动开展的评比。 七、安全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一)安全措施: 1、高度重视,强化防范意识 严格组织管理,严肃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监督,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2、积极应对,做好准备活动 3、科学系统,合理进行安排 在活动中要充分做好组织工作,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追求活动手段的多样化,结合竞赛和游戏开展活动。结合各阶段的教学任务,根据活动对象的身体能力的发展规律,根据青少年当前身体发育和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科学安排活动,进行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合理安排时间和运动负荷,经常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过度疲劳现象时,要及时调整运动量,避免受伤。各项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4.减负缓压,做好放松活动 运动后进行积极的整理活动,可以消除全身和局部的疲劳,缓解肌肉僵硬,也是预防慢性损伤的重要手段。 5、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无杂物。定期对学校一切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对已过使用期限的体育器材,应及时向学校反映,及时更换,消除不安全隐患。 6、关注个体。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 (二)应急预案 1、组织机制 ※组织领导 组 长:李代洪 副组长:罗乾栋 李昌建 陈银宗 组 员:黄文斌 陈红艳 张同超 刘启迪 王孝彬 刘 勇 刘 忠 张 嵩 张仕其 王 梅 全体班主任及体育教师 ※人员分工 报 警:体育课授课教师 调查报告:教导处 政教处 协 调:行政值日干部、体育课授课教师 护送伤者:班主任和保健医生 2、 处理程序: (1)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 120 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县教育局。 (5)事故发生在课上或因学校设施原因造成伤害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校应承担责任的,班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保险公司。 (6)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