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好不惬意

摘要:小学体育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创新教法上各出新招,体育课中游戏永远是一个首选的项目,但什么样的游戏更适合自己所教班级?我就以自己教学中的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规定:“对小学1—6年级学生要让他们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游戏活动在体育课中必不可少。 体育课中的游戏是有目的有规则有组织的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带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 那么,体育课中的游戏如何设计,如何运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预先思考和规划的。 一、游戏与运动基础知识的关联 游戏是有难易度的,可以根椐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撑握的基础知识,确定不同难易度的游戏。比如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应该严格规定体育课中的运动动作术语,比如全身动作的术语“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以往的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跑操场、蹲地蛙跳,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群体中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偷懒,或者根本没有兴趣跑步,对跑步中的身体动作更是无法规范撑握。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两个小游戏《龟兔赛跑》和《呱呱呱小青蛙》。《龟兔赛跑》游戏主要是跑步,首先对学生进行游戏规则讲解,游戏中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轮由6个学生比赛,要求蹲地,正确摆手,跑步规范。然后对每组学生进行比赛评定,第一名6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另对动作规范的一组进行另外加1分。《呱呱呱小青蛙》游戏是对学生蹲跳运动的练习。第一步还是对知识点的规范讲解,蹲跳必须蹲到位,跳跃中应该如何能跳得更远,游戏中教师指令的确定,蹲跳中学生对比赛名次的争夺,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积极性,对运动中术语的撑握更准确。这样的一节体育课,植入了游戏,让枯燥的基础知识变得易学易懂,体育课变得更有趣,更生动,学习变得“so easy”。 二、游戏中的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往往是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如果不规范,将严重影响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水平发挥。去年,我带领小学组参加板桥学区田径运动会,有一个学生,平时是班上的体育拔尖人才,参赛项目实心球,因为平时学校场地受影响,没有专门的训练,到比赛时,双手抱球过头顶后,因为动作不规范,掷出距离不远,还差一点因为动作过大而拉伤手部筋骨。从这一个例子后,我翻阅了体育课程标准(水平目标)中关于小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第二项,在球类运动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等。这一知识点的传授中,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手足球》游戏。运动中,让学生分成四人为一组,分别位于篮球场四个角上,由起始队员手拍篮球运球到第二个角上的队员处,再由第二个队员接力运球到第三个队员处,最后到第四个角,比赛出运球接力最快的组为优胜组,对技术动作规范的一组进行另外表扬。学生在这个游戏中,不光掌握了运球的方法,在参与游戏时,更积极,达到运动与学习双赢的目的。 三、游戏中学会保护自己 体育运动难免会有所受伤,但我们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幸福学习”,所以极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受伤害,才是教育的根本,在游戏中,学生往往更想表现,更想争夺第一,正确的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中,正确的着装、姿势和运动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都是应该反复强调的。教会学生急时处理运动中的肌肉拉伤、擦伤、摔伤,保护自己,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医护大作战》、《我是医生》、《抬伤病员》、《争分夺秒》等游戏活动形式,利用双手抬球赛跑、背球迂回跑、推小车,让学生分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当医生,抢救伤病员,培养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团队合作意识。游戏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更大,对教师规定的游戏规则记得更牢,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出学生不规范的运动,及时改正,这样体育课中的安全事故会减少到最低,从而达到学校幸福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教学理念。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小学体育离不开游戏,在课堂中正确植入游戏,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而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竞技类游戏,选择和设计不同难易度的游戏,能大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学生团队的合作,集体的帮助,让学生互助互补,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教师职业成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