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和体操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给一年级的新生上课,开学的队列队形和接下来广播体操的训练很麻烦。
.一年级队列队形教学研究
门源县寄宿制小学朵文生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和体操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给一年级的新生上课,开学的队列队形和接下来广播体操的训练很麻烦。 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种现象。
1. 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准随便动,要站稳,要记住自己的位置不要讲话等等,而学生总是熙熙攘攘,仿佛充耳不闻。
2. 教师好不容易让前边的学生站好了,可后边的又乱了,左边的站好了右边的又乱了,排队时又叽叽喳喳地吵,给人的感觉非常混乱。
3. 星期一排好的队伍到星期二上课时就忘记了,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教师只好让他们重新排队,在队列队形教学上花费很多时间。
二、问题的简要分析
1. 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在教学中就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借口根据新课程精神要开放式的教学或者说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结果教师不很好的进行组织训练,这样下去必然导致学生纪律松散,课堂自由,这给以后教师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目标的完成。
2. 第二种就是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排队,一节课用大半的时间去组织训练站队,有的教师半学期了还没把队形整顿好。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一丝不苟的教,可始终有部分学生打混,有的学生甚至不喜欢做,不听教师讲解,自己在队列里玩,影响课堂纪律,使教师教的不愉快,学生学的不高兴,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些情况下还容易造成一些变相的体罚学生的情况。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1.剖析我们的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是陌生的,幼儿园的教学多在教室内进行,对体育课不甚了解,再加上好动爱玩,兴趣广泛,注意力又不容易集中,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善于、喜欢模仿,形象思维占优势,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对精细动作做不到位,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性记忆偏重,这些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严密的组织教学,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寓教于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思想。
2. 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正确的教学水平目标,采取正确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上好一年级新生的队列队形、体操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以上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精神,我们可以看出一般的现象都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水平目标)的制定要求偏高,认为站队是很简单的事,造成了教学手段,教学措施不得当,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制定教学目标,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措施。
3.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水平目标,创造设计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情境、条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仿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知识、技能的乐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