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就是指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天赋资源。在丰子恺的文化思想中,“童心”就是“真心”。童心,于大人而言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
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作为一所城镇小学,我校一直致力于体育课程领域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学生喜欢又高效的课堂教学,打造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特色。“童心体育课堂”就是从“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文化观中走出来,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成长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构建学生乐于学习的新模式。因此本文将以本校学生为主体,就如何开展童心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进行研究。
一、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创设符合教材,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方查找资料、备课、写教案等,精心备课,课前诱导,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充满期待。教师注意避免用强硬的方法抓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表扬进步较大和表现突出的学生。
二、单元教学,让学习具有系统性。
单元教学的特点是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三个角度出发,提供单元教学建议和具体的教材教法,突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重视体育学科的特征和规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水平一,二年级第一学期体操必学内容第三单元“技巧”教材,教学计划分为“以各种姿势滚动”、“前滚翻成坐撑”、“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做‘桥’”五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计划进行课堂设计,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引导学生掌握前滚翻。
三、教学方法,让课堂更轻松。
1.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的情境应尽可能是与教材相关的真实的、有助于意义生成的实例,并把注意集中在教材的学习。例如,二年级的投掷课,教师把课命名为:攻打敌人阵地,首先创设情景:老师是部队的教官,现在操练士兵,操练内容:原地三面转法、原地踏步走、齐步走。接着,老师带领大家开小车,整装待发去打仗,操练徒手练习扔手榴弹技术(羽毛球轻物投远)。紧接着,收到紧急任务,每个士兵领取手榴弹,准备上战场奋勇杀敌(手持轻物羽毛球进行练习)。然后,攻打敌人阵地:看谁的手榴弹(羽毛球)扔的远,炸掉的敌人目标最多。最后,组织游戏“快速上缴战利品”,学生有序地放回器材。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原本枯燥难学的“轻物投掷”幻化为一场军事演习,教学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技能。而且,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军人,在心理上势必要求自己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勇敢、守军规,不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纪律也明显好转。
2.游戏辅助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树立起“寓学于乐”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在游戏选择中找到与课程的“契合点”,将课程中的精髓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并帮助学生准确地吸收。根据低年级儿童爱模仿、有上进心、自我表现欲强,但体力很弱的特点,一些简单易学、运动量小的游戏比较适合他们,如传统的“老鹰抓小鸡”“青蛙过河”“过独木桥”等游戏。而有些游戏则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玩。如“十字接力赛”游戏,内含的传接棒和弯道速跑技术在低年级学生中还未涉及,做起来难度很大,所以不适合。再如“推小车”游戏,没有一定的臂力支撑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做起来也不安全,所以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而高年级学生体力较足,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规则学习能力,所以,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技术性和规则性的体育竞技游戏,如“足球”“篮球”等。
3.教师直观示范
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而产生的,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进行模仿练习,在模仿行为产生后,教师及时记录并加以强化,使所模仿的行为保持下来。
四、教师语言,让教学更艺术
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要有准确性
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方面是有说服力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的眼里都是可以效仿的。因此,体育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影响起着正面的效果,在课堂讲解时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还要根据课的各部分内容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讲解,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学中通常要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排球的垫球教学中,可将手臂的动作概括为三个字“插、夹、抬”。思路清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讲解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简明、准确。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动作要领。
2.教师语言要有鼓励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抑制的语言却可以降低或着说冷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如在新授课时,当学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时,教师对每个学生做的每个动作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或反复纠正一个错误动作时,教师鼓动性的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言、语调上采取积极的“教师期望”,比如我们应该多用:“老师相信你”、“你真棒”、“好样的”、“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等等的语言来告诉学生,老师是多么的关心他们,这样会帮学生无形中树立了自信心,以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3.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丰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例如,在一年级“原地踏步与立定”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抬头挺胸、大腿抬高、手臂摆直”来提醒学生做到动作要领。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将技术动作编成要领儿歌:“两手前撑垫前蹲,低头团身向前滚,像球滚过稳站起,动作要领牢记心”。
4.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
一个教师课上心理状态很好,语言生动有趣则最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吸引住学生。例如,练习立定跳远时,在练习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就可以采用“三字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一边做示范,一边讲动作要领:“膝弯曲,用力蹬,双手摆,体前跃,空展体,如燕飞,落地稳,要机智,须果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接一个,一组接一组,学生们跳得不亦乐乎。
五、教学评价,也让学生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有着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说出他们的看法,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评价的时机可以是课中对学生展示的动作进行评价,也可以是结束点评时对自己或同伴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点评,一点程度上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与老师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结语:童心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了轻技能,轻知识传授的思想,实现“童眼看体育,童心学技能”,在“依亲师”的学练氛围中寻找童真、童趣,使孩子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体育老师,我们要从根本上开始转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童心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