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学期 珠固寄宿制小学大课间活动总结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所以今年年初,教育局明确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时,各校的大课间活动安排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抽芽”,并蓬勃发展起来。努力创建着学生学生体育活动新天地,让学生享受运动、享受阳光、享受快乐、享受健康,俨然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便有了今天的经验总结。 首先,领导重视,强化管理。为了搞好大课间活动,学校领导牵头,副校长具体负责,组织了多次教师会议,重点研究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每天都要到操场巡视做操情况,各班正、副班主任每天带队进行大课间活动,逐渐完善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二,加大投入,配备各种器材,保证音体美教育的顺利实施。几年来,购置了大型音响、电子琴等音乐器材,配置各种体育器材。这些器材和场地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全对学生开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他们的特长。 但活动内容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参与的兴趣。所以我校在开展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活动水平,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如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运动水平和运动理论知识有限,自主运动能力差,所以我们多安排一些集体游戏。并由我们老师分进行指导,帮助,尽量让学生得到科学的锻炼,杜绝事故的发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不但安排一些游戏、球类活动之外,还安排了一些体育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通过反复地演练与展示,不光使大课间活动变得丰富而精彩,更加锻炼了我们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合作意识,真正使学生品尝到了运动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的理想做法,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既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兴趣爱好,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增强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伴随着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老师们发现,学生对自己心仪的大课间活动兴趣更加浓厚,活动更加文明、有序,活力和快乐遍布整个校园。大课间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参与一些对抗游戏时,学生的意志、 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一起跑步、跳绳、踢毽子、做游戏的感人场面,师生的互相参与,增进了师生的情感,校园里充满文明风、人情味、师生爱。 大课间活动为枯燥而单调的校园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校师生深有感触。在此活动之前,师生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日子也过得比较单调乏味,而现在每天一节的大课间活动,改变了往日校园沉闷的氛围。教师上班的心境轻松多了,学生也喜欢校园的生活了,学习的兴趣浓了,玩得开心了,身体素质也一天比一天增强了。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感冒也很少了。过去每年的流行性感冒,大部分学生免不了要打针吃药。由此可见,我校大课间活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我校的特殊条件制订出了适合我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我校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拥有师生近五百人的学校,但学生活动空间却很小,只有前后两栋教学楼之间的一块操场。如果让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大课间活动,势必只有站的份儿,所以我校把大课间活动分为室内文体活动和室外体育活动两部分。为进一步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我校认真开展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开学到现在,学校分别开设了“篮球”、“跳棋”、“书画”、“音乐”、“象棋”、“乒乓球”、“阅读”七个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由指导老师负责辅导和训练,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着眼于基础技能的训练,做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批优秀的特长生,彰显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把兴趣小组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天的大课间40分钟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艺术活动的小天地里,分享着美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熏陶了学生的心灵。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安排每学期举行一次兴趣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特色办学”的环境和氛围中健康成长。 当然,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还属于探索阶段,因此,以后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我们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转变以往的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其次科学设计,具体实施。大课间活动虽然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喜欢大课间活动是成功的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我们设计创编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原则。在大课间活动准备、设计创编阶段,教师、班主任走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征求他们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设计创编原则和思路。因此,在整个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创编和实施过程,孩子热情高涨,劲头十足,兴趣浓厚,欢心愉悦,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由此我们确定了大课间活动设计创编原则和活动内容与形式。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大课间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总之,一切都会在矛盾、挫折中谋求发展,获得进步的。相信在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用智慧引领,用汗水浇灌,用爱心扶持,“大课间活动”这朵校园奇葩会开得愈加娇艳、好看。 黄世凯 201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