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铜星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江油市铜星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案 (修定稿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为贯彻落实今年5月20日江油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 工作,落实国家体育教育精神,继续在学校全面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达标争先、强健体魄”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积极参加江油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参加体育锻练。 二、主题:以“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为主题,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人人知晓,深入人心,形式多样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在校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与集体体育锻炼。 三、实施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切忌成人化。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学生爱好特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组织机构: 组长:郭瑞均 副组长:罗其勇 组员:雍远军 刘汉民 吴军 邓黎等体育教师 各班班主任 五、实施内容与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体育励志运动为主体,带领、帮助、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坚持科学地规范学生的作息制度。各学校要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必须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根据体育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设置是: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九年级每周3节,高中阶段各年级每周2节;无体育课的当天还应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4、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学生中普及“三操一活动”,即:眼保健操(一天上、下午各1次)、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大课间操(即自编操或特色操和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学校领导要对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安排给予重视,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二、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四川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1、继续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各学校要有计划添置测试器材,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好数据上报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弄虚作假,马虎了事。 2、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各班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体育考试和推进体育测试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三、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运动会”和各项体育比赛,形成各自特色的运动项目。 1、结合本校特点,以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春冬季运动会及开展长跑、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项目的体育运动为载体,学校根据实际条件,开展特色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展示体育锻炼成果。 2、继续抓好“教体结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专业特长,建立稳定的专项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点。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冬令营等活动,推动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六、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达标争先、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让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型体育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学校根据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加大对专(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师资的高要求。把教师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辅导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 5、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须加大经费投入,要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予以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完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空间。 6、完善机制,加强监督。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班级教育评估、督导的内容之一,定期组织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项督查,对取得明显成绩的要给予奖励;对不能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班级,不能评为示范班级和先进班级。 2014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