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兴趣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体育课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及机能的正常发育,作为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一、 体育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爱好是学习任何知识技能的首要前提,我现在所说的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是指体育、运动心理学方面的。我是一名地处山区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我们学校共有学生637人,来自四乡一镇的农村学生。十三个教学班,我任初三的体育教学工作。这几年国家给农村学校配置了很多体育器材,学校体育器材越来越齐全,上体育课我们不再为没有体育器材而发愁,而是把心思放在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上。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为学生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爱参与的体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身体和心理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训练,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乐观的情绪中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特点,随时调空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学习激情之中。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甚至干脆找理由请假见习。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 兴趣与技能的关系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愉悦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技能又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练习获得能够完成一定任务动作的系统。学生爱上体育课,但是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体育课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亲自参加锻炼,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规定,大课间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等都体现国家对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重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学到体育课中的基本技能,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兴趣与技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如,我在给初三一班的学生上《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这堂体育课时,我选择了以前不同的准备活动方法,如:带球跑、球操,和一个游戏“运送炸药包”,让他们感受不同的学习乐趣。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课中,采用了教与玩结合的教学形式,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地去体验,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与学在情感上的融合和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这堂体育课上,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饱满,兴高采烈,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并和我一起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运动技能。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和拼搏精神。如,在教学《短跑》这课时,我先教给学生跑的正确预备动作,然后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很好的掌握了正确跑的姿势。又如在50米跑的教学中,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因此都不愿意练习,我改变教学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得第一,并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就把学生对跑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就连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比赛了,为小组争光。对于跑步不行的学生,让他们和跑的快的学生比赛,设计“没有失败者”的比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也是调动学生很好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好办法。 四、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几点看法。 1.加强体育的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前提,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参加学习的首要条件。学校应通过体育教学、运动会、大课间活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广播、文化建设、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只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多样性质课、保健体育课的多样化方向发展,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学习和锻炼。 3.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参与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对学生及时肯定,多加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正面引导,多加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动和心理上各种障碍。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时,在学习中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习惯与同学比较的思想,转换为与自己的过去做比较,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必要前提之一。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艺术性,必须不断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不断摸索教学规律,能将自己的教学意图,通过巧妙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友爱、尊师爱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老师言行不检点、不慎重、不文明、不诚恳,甚至粗暴、训斥、体罚学生,将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和怨恨感,丧失学习的信心,悲观失望,形成逆反心理。相反,如果教师真诚热爱学生,以理晓人,以情感人,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有了威信,学生也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5.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种的体育活动。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大对体育的投入,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让他们健康快乐学习。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牢固的掌握体育技能,就必须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及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掌握好体育技能。 处理好兴趣与技能的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处处以激发学生兴趣,掌握运动技能为出发点,为学生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掌握运动技能,牢固地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从中体会到锻炼身体的乐趣。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让自己在学校这个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大家庭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完善初中体育课教学,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忠元《体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2.夏峰《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第4期。 3.俞宏旺《如何克服学生上体育课的惰性》,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3月。 4.包爱国《浅议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网,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