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观更理性和全面,“健康”的概念,被赋予了三方面因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改善学生体质计划方案
平阳中学 体育组郭井瑞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观更理性和全面,“健康”的概念,被赋予了三方面因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为了使新时期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保证,也为了学校有章可循,有规可遵,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4月实施。其实施的目的就在于使学校和广大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2014年测试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生身体形态水平
我们从数据来看学生的身高增长速度很快,男女体重均显著增加,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肥胖呈上升趋势,除了带来病症之外,还会给学生心里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要早发现、早防治。
2.学生身体素质分析
柔韧性:柔韧素质使身体更加协调,能更好的发挥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是体育测试成绩中最好的一项,但高年级的柔韧数值较差。
速度:50米短跑合格率很高,但成绩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学生快速跑的能力较差。
耐力:在800米、1000米项目测试中,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偏多,平均成绩只是达到及格,表明我校学生的速度耐力较差,学生缺乏耐力方面的练习,学生怕苦、怕累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高年级同学很不重视体育成绩,因此测试的时候不能尽力跑完全程导致成绩很差。
改进的措施
1.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强化增强体质意识
“健康第一”的思想最初是毛泽东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的,原话是“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健康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学生一辈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学生体质下降,首先源于家长、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要解决全面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就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所以要切合学校实际,唤醒领导和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为保证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核心目标,构建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内容选择到教学评价要始终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练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确立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运动的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兴趣。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如果把体育教师教给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只是意识、能力。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育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口号已经提出很久,然而在现行教育制度指挥棒的指引下,国家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学校大多是提在口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据调查显示,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睡眠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课业负担重。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4.加强学校体育课教学,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服务
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求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促进体育课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强化,学生才能更健康的成长,同时实现体育教师对社会责任和贡献中的价值最大化。
5.社会、家庭互动与配合,共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为了扭转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单靠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鼓励或要求媒体多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呼吁对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多些关怀和鼓励。为了落实这一工作,增强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促使社会、家庭及学生的重视就变得尤为可贵。家庭应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锻炼督促,保证学生每天最少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在饮食上多督促学生不要过度的摄入脂肪或油炸食品,不偏食。休息时间上保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改正学生熬夜、懒睡的坏习惯。
学生的体质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相信:“当孩子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当体育教师敬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