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探讨——张瑞娟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以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着手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在活动项目选择上也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学生的诉求出发倡导“和谐、关爱、自由、平等”的校园氛围。推广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也使体育教学课得到更深入而有意义的延续,并且演化为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从而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自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许多学校在中央的号召下纷纷开展多种活动,但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慢慢淡化。那么如何保证阳光体育运动不流于形式并得到长效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文化内涵、重要性及主要因子构建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便捷的练习方法和有效的健身效果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以阳光的心态、更积极的姿态投身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去,在运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分类代码 A.学校体育 对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探讨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随之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近四年来,全国各大中小学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了一些地区的部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正在慢慢淡化,且以中小学更甚。那么如何保证阳光体育运动不流于形式并得到长效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展开研究,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1、研究“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目的 1.1“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含义 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是“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国家政策的统一体,它关注的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培养的是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着眼于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它不仅注重短期健身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健身效果的累计,是一项长期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因此,“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可以理解为是我国为了实现“健康第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具有长期效用的学生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联动的一种规律性的模式。 1.2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有: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的需要;树立科学的学校体育发展观需要;巩固和拓展学校体育成果的需要;落实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2、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主要因子探讨 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①思想认识有差距。应试教育造成的淡化体育教育趋向,使学校体育不被重视。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意识严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同步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②经费投入不够。不能够完全执行教育体育局“学校公用经费的20%用于配备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的规定,学校体育卫生设施条件普遍没有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所以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执行力度和责任心不强,数据上报工作严重滞后。对测试工作重视不够,工作部署不够细致,时间安排随意性大,测试数据准确率和真实性差,监管措施不到位,存在虚假数据上报的现象。④.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开展的直接参与和组织者,由于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而地位收入却较其他学科教师低,在职称评聘方面也处于劣势,使体育教师职业成就感受挫,工作热情不高,间接影响了教学、训练效果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⑤农村部分中小学还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快乐大课间和特色星期三活动组织松散、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受师资、场地不足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落实。 ⑥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需要完善。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土壤,阳光体育的开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督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体育缺乏活力。⑦独生子女现象、过度的安全意识使学校体育工作畏手畏脚。在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直受到畸形呵护,家长们不愿意孩子进行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致使学生从小缺乏挑战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一些耐久性、挑战性、对抗性强的项目唯恐避之不及,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害怕孩子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安全管理的过度化倾向,把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变得死气沉沉。体育课或体育活动的弱化现象,使“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健康体魄、顽强意志的宗旨无法体现。 2.2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长效机制的措施 ①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依托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家、校、社”联系组织。 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要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共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落实,确实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强烈的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②以体育教学为主阵地,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每周2节的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要求体育教师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运动技能,更要注意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掌握驾驭不同体育健身器材、适应不同体育健身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单项俱乐部,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逐步形成依托协会、深入班级、以点带面、多头发展的学生体育组织网络结构,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确保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个体育项目,每天锻炼1小时,并把它作为一种良好习惯伴随终身、受益终身。 ③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 ④加强师资建设。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建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体育教师要以全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努力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会创新”的新型教师形象;各级学校要采取自学、培训、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这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对这支队伍要充分重视,赋予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将教育辅导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保障体育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根据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体育场馆设施维护和体育器材配置等内容的需要,制定体育经费预算,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 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 3、小结: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体育实践活动的现实需要,也有赖于相应的生长环境的存在。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决摒弃“一阵风”的形式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主导作用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抓手作用。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抓住“阳光体育运动”这一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浓厚的体育氛围,创新思路,活跃形式,在时间上、内容上、场地上给予保证,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将学习日体育活动延伸到节假日,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为一体,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以此提高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并使之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唐克己.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12)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3]梁立启,栗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2) [4]宋吉杰,管小淮等.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J].岱宗学刊.2010.3. [5]张坤.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10.9(3) [6]汤龙 向鹏 徐娜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C].天下论文网.2011.5 [7]王葵 陈鸿 范美玉《浅析学校体育如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C].天下论文网,2011.7 [8] 杨清.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