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东川寄宿制小学管理员王征 2 小时前 其他 0 草稿
1 格言概述
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重要命题。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生命运动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蛋白体是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运动是蛋白体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 格言起源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3 格言内涵
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是: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其外延是: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更包括人类生命体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不仅指机械运动,还包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还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恩格斯提出“生命的存在首先在于运动”。作为哲学家,他不是在谈论长寿问题,而是站在哲学高度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之物。moving则是活着有生命的,否则是无生命的。
而人们将“动着的”的含义更换成了sport体育运动或者锻炼。锻炼固然能够使人强壮并提高抵抗力。强壮对于一个民族是有意义的,哪怕是生命短暂只要是辉煌的,对于民族国家都是有益的。但是老庄并不会强壮和长寿同时赋予于一个人。天下没有那么好的辩证法。“生命在于运动”的实质含义是哲学意义上的,而非医学意义上的。
运动是一门科学
人是动物,应该运动。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能运动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等。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北京市身心智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专家张金波说:“个性化科学运动应该是经过科学营养技术检查身体营养食物缺乏还是过剩来决定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营养过剩则说明缺乏运动,而营养缺乏则绝对不能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质差的人过量运动是非常有害的,头晕、摔倒甚至会猝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