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第一小学体育工作计划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工作重点及安排

一、指导思想 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标准》的实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工作要点 (一)质量提升:结合本校特点,加强落实体育常规教学工作,按照学校计划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做好“体育艺术2+2项目”文体活动,实现“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 (二)科学安排早操、眼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养成教育,体验快乐、合作、竞争的意识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和教育厅转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我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质量提升,加强体育教学工作 1.按照学校计划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做好“体育艺术2+2项目”文体活动,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爱两项体育技能进行体育锻炼,选拔特长生组队训练发挥特长,参加市级各类比赛。做到科学规范,扎实有效,既抓普及又抓提高。 2.组织常规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安排,做到课课有目标,堂堂有特色。把备写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练方法、方式的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和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归纳、总结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的作用,带动学校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3.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开课之初做好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体育科目教学场地随机性比较强,无论是室内教学还是室外教学,在开展活动之初,都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及早树立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增强校园安全自我防范的预知能力。 (二)科学高效组织早操、眼操、大课间体育活动。 1.认真上好两操一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大课间以学年组为单位,由班主任亲自组织,副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技术指导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武术操、障碍跑、有氧健身操、环形走炮交替等多项内容,给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以最大的锻炼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自我风采与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养成教育,体验快乐、合作、竞争的意识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值周领导与教师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成立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定期评比,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内容之一,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 2.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努力开好年度迎国庆队列队形体操比赛,体育健康月冬季长跑活动,以此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3.加强艺术社团兴趣活动,力求精益求精,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积极争取班主任对体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全校上下人人支持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我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推进《标准》的实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2.成立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组 (1)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崔振红 副组长: 王震东 李爱霞 刘再莲 张小波 组 员: 全体正副班主任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 组 长:马振国 成 员:全体体育教师 (3)电脑员 拓苗苗 加娟娟 贺彦刚 3.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9月1日 - 9月8日)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组织教师学习,掌握《标准》测试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测试标准项目。 第二阶段:测试与上报(9月9日 - 10月31日) 依据省测试项目要求分别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身高、 体重、 肺活量、视力、坐位体前屈 、50米跑、 一分钟跳绳 三.四年级:身高、 体重、 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50米跑、 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仰卧起坐 五.六年级:身高、 体重、 视力、 肺活量、 坐位体前屈 、50米跑、 400米跑(50米×8往返跑)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仰卧起坐 对采集信息进行上报。 第三阶段:数据审核(9月1日 - 10月31日) 上报信息,相关教师对测试数据进行审核,在线确认提交。 第四阶段:数据核查(11月1日 - 11月30日) 配合市教育局对上报数据进行抽查与复核,确保报送数据真实有效。 4、测试工作具体要求 (1)测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测试时间的利用率,保证测试效果。 (2)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3)测试一般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测试过程中必须保证秩序正常,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在测试结果上签字。具体测试工作在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组负责组织测试;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教育、督促检查;校医负责现场医务监督和指导。 (4)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由体育组妥善保存,专人负责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并归入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测试项目成绩,由体育组汇总,并按照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 (5)学生测试项目的测试值记录、得分、评定等级确因客观有误需修改时,应由学生向体育组书面申请,经相关测试教师、测试组总负责人、主管领导核实签字后予以修改。 (6)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 (7)体育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要对本校的测试数据和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并加盖公章后上报学校为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5、器材设备 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备体育锻炼器材、设备和测试器材设备,以保证安全需要,达到锻炼目的。实施《标准》必须配备测试器材,选用的器材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为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加强对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测试要求,规范测试方法,严明测试纪律,确保测试数据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