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通过“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施内容
(一)体育类项目
男子足球、男子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广播操、趣味活动(跳绳、呼啦圈等)。
(二)艺术类项目
音乐、国画书法、素描水粉、文化诵读、中国象棋、电脑基础、手工类(十字绣、剪纸、制作等)。
总体上分为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健美操舞蹈社团、规范广播操社团、趣味活动社团、音乐社团、美术社团、棋类社团、电脑社团、手工社团。
三、参与对象
三、四、五年级的学生。
四、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二、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课。
五、项目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或两项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
六、活动实施阶段
项目的设立、活动班的组建、师资的配备、经费的保障等均以学年组为单位。
具体的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活动的启动阶段(9月10日—9月14日)
主要任务:各社团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落实项目选择,各班启动动员工作,各兴趣小组报名(14日中午前交各负责教师)、组建,全面启动此项工作。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9月18日开始)
主要任务:各活动小组按部就班认真带领学生开展兴趣活动,年级加强对活动的督促、监管工作,各班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教育,保证活动课有实效,显成效。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阶段(每年的6月和10月,结合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
主要任务:承担校园文化艺术节、校级运动会、镇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活动的筹备、集训工作,保证出成果并出好成果。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每年年末)
主要任务:进行活动工作评估,总结活动经验,奖励优秀辅导教师和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七、活动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领导评审小组:
组长:贾艳琴
副组长:何 伟 姜德生 董春峰
组员:吴少茹 王 刚 李宏伟 何 君 刘祥伟 刘丽君 邓 华 孙亚彬
高丽君 李学敏 李淑敏 邹欣然
(二)建立活动工作制度:包括培训研究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观摩交流制度、总结评比表彰制度等。
(三)活动经费申报学校并由学校提供保障。
八、活动要求
(一)各位指导老师认真学习本实施方案并制定本社团内具体活动方案。所需教具、器材等可随时向学校申请,个别学生活动器材由学生自己购买,比如:跳绳、十字绣、乒乓球拍等。
(二)各班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动员、报名工作。
(三)各班要确保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位同学至少有一项活动项目。报两个项目的同学固定好周二周三各练什么。
(四)各班级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中,要坚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各兴趣小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五)各社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保护工作。在组织安排,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活动内容(项目)的选择、设置,活动过程的控制把握等方面严格把关,各兴趣小组要有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活动及身心健康与安全。
九、评价
(一)指导教师评价
分社团开展情况(评审小组打分)和学生参加镇县市等各级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两部分评出一等奖四名,其余为二等奖并颁发奖金。
(二)学生评价
1、优秀成果或作品展示。
2、年末奖励在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并颁发荣誉证书。
3、根据学生实际参与活动情况如实填写《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中参加社团活动情况。
(三)班级评价
此活动纳入班级管理。根据活动课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果两项按分评价等级,年末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专项奖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