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最好的学习动机,便是对所学教材本身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把抽象的动作形象化、枯燥的动作生动化,并精心设计出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我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可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泛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化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因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运动,热爱运动。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激发动机,让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增强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应给学生订出练习目标,这种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太高,学生就会感到高不可攀,就会自暴自弃,而目标过低,学生会感到畅通无阻而不求进取,这对学生的练习极为不利,因此,在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既有一定的阻力,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应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得到”。学生一旦达到了练习目标,就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表扬和赞赏,优良的学习成绩,学习上的进步,都可算作成功,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本人通过多年体育教学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