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运动会工作总结

全面溃败,铩羽而归

2014市运会工作总结     本次运动会,所有参赛运动员除男子跳远发挥失常外,其余运动员均已发挥出最佳甚至超水平发挥,但今年市运会总体水平较往年高,所以本次派出的所有运动员,参加的十六项比赛中,取得积分为零,学校排名21位,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全面溃败,铩羽而归。     造成这次运动会失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练组的盲目乐观,固步自封,是本次运动会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运动会,教练组完全以去年市运会纪录作为参照,但实际今年的竞技水平高于去年,因此,获得的最好名次仅为12名、16名。     2、在运动员的挑选上本着为下届运动会做准备的原则,所以年龄偏小,身体素质偏低。     3、在训练方式方法上的不科学,运动员成绩提升缓慢。因为早上训练时间过早,不宜做剧烈运动,所以身体素质训练只有可怜的训练结束前的十分钟,训练强度过低,运动员很难进步。     4、运动员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个别教师注重文化成绩,轻视体育成绩,使运动员的思想波动大;六年级的运动员不是教练员的直接学生,加之教练员在管理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导致体训队纪律涣散;六年级的运动员主观上是不愿参加体训队,而是被教练员客观上安排进来的,被迫训练,训练水平差,直接影响到了比赛成绩。     但从培养下届运动员为出发点来说,本次运动会给4、5年级的运动员一个很大的激励,让他们了解到自身与市运会其他运动员的差距,见识到其他运动员的训练水准和竞技水平,从羡慕到感触,从感触到亲身感受,再联系自身水平,从而让运动员为自己定下目标,尝试去达成目标,或超过这个目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训练自觉性,在通过市运会的各项比赛后,让运动员明白了差距,清楚了自身问题,找到了训练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运动员能自觉自愿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训练任务,这是本次运动会难能可贵的收获。     同时,也给了教练员与其他学校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习和借鉴了其他学校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比如城东小学在挑选运动员时,从一年级起开始,首先培养其对各项运动的兴趣,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加以培养,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在体育课上发现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强化训练,最后再从这些突出人员中正式选拔运动员;在训练上,首先是教练员全部到场,运动员纪律非常好,所以能够保证训练质量;其次是训练时间为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相比早上训练更科学;最后,是学校对教练员的激励机制。     所以,根据以上问题,体训队做出整改措施如下:     1、重新梳理历年市运会成绩纪录,提升训练要求,按每年市运会前四名成绩作为训练达成目标。     2、从运动员人才选拔上,参照城东小学选拔方法进行选拔,身高、年龄为重点,兴趣爱好为抓手,在三、四、五年级中认真选拔。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从中发掘更多的体育人才,引导其自发、自愿的学习,保质保量的训练。     4、制定严格的体训队制度,以严明体训队纪律,保证日常训练工作的质量。     5、以田赛作为市运会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体训队成绩的整体提升。     最后,根据我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安排,结合体训队训练,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练员人均20课时,在完成“六认真”工作后,时间上所剩无几,应作出适当调整,以便教练员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运动员训练工作中去。     2、体育课是体训队训练强度不够的最好补充,但是教练员担任了一、二年级的8课时,因此,建议教练员授课年级改为三至六年级。     3、增加有效的训练时间段,是提升体育成绩的不二法门。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训练,在新的一年定会有所斩获。                                                                                                    2014年乐至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展望     本次市运会代表乐至参赛的队伍有城东、城西、希望、石湍、宝林四所学校,亦是最能代表乐至小学体育竞技水平的学校,我校运动员在以上几所学校中各项成绩的排名如下(只计算乐至县运动员市运会比赛中的排名):     男子跳远:第五名 第八名     女子跳远:第二名(与第一名只相差1cm)     男子跳高:第一名 (同一高度均为126cm)     男子垒球:第六名 第七名     男子100米:第四名 第六名     男子200米:第八名     女子200米:第七名     男子400米:第六名     女子400米:第六名 第八名     女子800米:第三名 第六名     男子1500米:第五名 第九名     离县运会还有半年时间,保持训练,力争在县运会上打个翻身仗。                                           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