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体育课中各个环节的衔接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的一个环节快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实现教学诸环节的无缝衔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精心设计体育课中各个环节的衔接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的一个环节快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实现教学诸环节的无缝衔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一、情境式衔接
这种形式常见于新课的导入,教师课前根据上课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情趣;而在教学环节过程中或者知识点的衔接中如能恰到好处的利用好情景衔接,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耐久跑相对比较枯燥,可以创设一种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视频上体育外堂课很多学校不具备条件,可以利用录音机录制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长跑感受日记,它能再现长跑的场景,体验学生的真实感受,同样也能感染学生,增强学生上课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放录音之前,可以预设衔接语:“长跑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这段录音是上一级同学长跑情景与体验感受的再现,听听他们是怎样度过难关的。他们有克服‘极点’的过程,也有第二次呼吸的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
教学中也可以预设游戏情景进行衔接。学生对游戏都乐此不彼,因为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情节性、竞争性和简约性,巧妙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如利用木块砖、小体操垫、呼啦圈、跳高架、橡皮筋创设 “闯关上梁山”的游戏,设置“踏石过河”、“越过障碍”“夺主峰”三关。预设游戏的衔接语是:“同学们,山东电视台热播栏目‘闯关上梁山’大家都非常喜欢,想亲身体验一下吗?今天,老师设计了一个 ‘闯关上梁山’的游戏来满足大家的愿望,想闯关的同学举手。” 这样,达到了衔接的目的,学生很快融入到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斗志,鼓足了干劲,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还可以预设体验情景进行衔接。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多给学生创设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在“侧向滑步掷铅球”教学时,根据学生投掷能力来设置及格线,升级线,拔高线,闯关线。学生每成功掷一次,要用“不错、你已经升级了、你闯关成功了……”等激励语言及时给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承上启下式
通过揭示上一环节教学内容与下一环节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这种衔接语由两部分,一部分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一部分启示一下环节的内容。
这种形式的衔接语,能够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时,先复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预设与主教材的衔接语是:“原地体前变向运球是体前变向运球的基础,同学们已经把它掌握熟练了,但在比赛中经常用到的是体前变向运球,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主教材完成后,可以安排一个“8字绕杆”运球游戏,这两个环节的衔接语是:“好,刚才我们学习了篮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大家掌握的比较快,接下来我们运用所学技术做‘8字绕杆’运球游戏,看谁运的既快又规范。”这样,巧妙地运用这些衔接语,使教学活动逐步深入,把学生从一个波峰带到另一个波峰,实现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转换。
三、问题导引式
设计简单的小问题,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问题之中,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及时点拨,通过问题解决后的点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
本形式的衔接语在教学中应用最多。如在进行“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时,围绕着解决学生出手位置和高度进行备课,课中可以预设以下问题:1、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想实心球出手的位置与掷球远近有什么关系?2、掷球高度与远度有什么关系?3、你能说出一个提高掷实心球最佳高度的办法吗?4、我们采用投掷过绳的方法怎么样?你还能想到投掷过绳有哪些变式?(可先投较低的绳子,依次增加高度,再拉大与绳子的距离进行投掷,最后让学生试着挑战投过两条绳子。绳子的高度由低到高,离绳子的距离由近到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问题的提出达到很好的过渡衔接作用,正可谓是环环相扣了。
四、归纳式(小结式)
教师在上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一般用在两个教学任务的转换处,往往先总结上文,再引出下文。如“排球侧面下手发球”教学时,采用归纳式衔接语:“上一环节我们做了排球的传球、垫球接力游戏,复习了正面上手传球与正面下手发球技术,熟悉了球性,熟练掌握了正面下手发球的要领:抛球要稳、摆臂要直、击球点准、重心前移要及时,下一环节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发球方法‘侧面下手发球’。”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