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是指中、长距离的跑。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主要田径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练习耐久跑能够提高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顽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
耐久跑是一种较长距离的周期运动,既要求一定的速度,又要能跑的持久,属于田径运动中的中长跑项目。在中学阶段,耐久跑是发展心肺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一般耐久跑成绩,培养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而且对于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也有直接功效。初中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平时学习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较少,耐力素质普遍很差,急需提高学生一般耐力水平,改善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通过改造传统的耐力练习手段,变速跑,匀速跑,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对耐久跑学习兴趣。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耐久跑教学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耐久跑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才能完成练习任务,达到预定的目标。
耐久跑教学要从技能上要使学生掌握耐久跑时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有节奏的呼吸法,并发展学生保持匀速跑的能力。在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以均匀中等的速度,跑完全程,有效克服“极点”。初中体育课耐久跑是目前教学难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初中生营养增多,运动减少,耐力素质越来越差。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耐久跑的教学?怎样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运动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采用讲清锻炼意义,确定目标任务,精选教材内容,了解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组织教学,并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这一主旋律。耐久跑教学打破传统的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在刚开始的训练时,大部分的同学就不愿意练习了,因身体素质差的同学跑不了几圈儿就跑不动了,而身体素质强的同学认为大家都不跑了,我再跑不就吃亏了吗?这样,学生的练习兴趣非常的低。这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收效甚微。我既然选择了这个体育项目,我就要做好。因此,我参考了大量的运动书籍、杂志,又向老教师讨教。经过了学习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使我对耐久跑这个体育项目有了新的认识。此后,在耐久跑的项目练习中,我采用了各种跑的路线、跑的动作、跑的方法,利用游戏、比赛的方法进行练习,大大的提高了跑的效率,每个学生都愿意加入到训练中去。如:分组讨论和设计跑动路线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演示实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合理的开发了学生体育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通过这一环节,为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中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提高了。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力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在耐久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错误地把“极点”当成了极限,跑途中不敢主动加以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练习之前,先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不是所谓的极限,继续顽强的跑下去,对身体并无大碍。当然,向学生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是必须的。同时讲述耐久跑对增强体质的好处,讲述在耐久跑练习中锻炼出来的意志品质将在一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动员工作,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度过难关。
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跑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三年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由于耐久跑教材内容枯燥,跑时费时费力,所以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促使其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长期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