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解读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应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状况及身体状况做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要向学校医务部门了解学生的体检情况,对不适合做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统计,在活动中对这部分学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解读

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师应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状况及身体状况做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要向学校医务部门了解学生的体检情况,对不适合做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统计,在活动中对这部分学生要合理安排,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主题鲜明,题意确切。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合理搭配,要体现“三维健康”目标,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注重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目标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合理发展体能;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遵守体育公德,能安全的参与活动。还要尽量安排一些可选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多一份选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创新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体验运动乐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 情绪提升,积极热身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结合科学布置的练习场地,合理设置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启发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饱满的学习热情去学习;通过形式多样、适合儿童特点的游戏、韵律、唱游、健身操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热身,让学生了解生理规律,明确课堂常规的要求,树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积极做好从事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 掌握机能,发展体能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纠正不良动作习惯,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高年级还要了解一些简单的生理常识和保健知识〕掌握一些简单常用的运动术语,〔如:投篮,起跑,缓冲,冲拳等〕。

合理发展学生体能,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重视参与和提高为主,让学生积极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和运动自豪感,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在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不怕困难,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组织教学要放而不疏,场地布置要合理,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尝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及时讲评发现的问题。

四 自主选择,主动发展

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体质、生理等方面的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练习,尽可能的完成课堂任务,但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练习目标。要重视参与和提高,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学练过程中,给学生可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建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接受在巡回指导时,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可以适当提出、提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练习,循序渐进,熟练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能安全的参与活动,形成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效的促进身体健康。

五 合作交流,成果分享

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不同的练习方法,学会观察、分析动作过程,积极参与练习,追求提高,循序渐进,向同伴展示自己,说出自己的练习体会,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六  体育公德,运动兴趣

    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参与练习,能于同伴和谐的参与活动,正确处理自尊自信的关系,指导学生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了解并遵守练习方法和规则要求,发扬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

    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各种表现,结合实际生活及时拓展讲评,鼓励学生不威困难,不怕挫折,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喜欢运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建立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七 学会评价,全面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激励鞭策学生能接受不同意见,接受批评,胜不骄,败不馁,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健康的三维目标。

参考案例

《奇妙的绳子:1、跳短绳  2、游戏:传传乐》

一、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练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  运动技能:掌握各种跳绳的练习方法,了解跳绳运动的相关知识。

3.  身体健康: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4. 心理健康: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5.  社会适应: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二、教材分析:

1、跳短绳是一项基本教学内容,日常教学中较为多见,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本课在围绕跳绳主教材的前提下,把跳绳的使用贯穿到课的始终,充分发挥“以绳串课”“一绳多用”的功能。

在设计前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能否把跳绳这个教材上得简单易行,更活、更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练?使学生对这个练习真正感兴趣?其实跳短绳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概念。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又比较自信,而他们的潜力需要老师来开发。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呢?又怎样才能把这个普通的教材上得活灵活现?应该是一个新的挑战。

2、“传传乐”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团队沟通,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自己。模仿能力强,依赖性强,好奇心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变化大的特点,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特长,能在集体活动中和同伴团结协作,完成练习任务。

四、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活走向体育,再以体育走向生活的原则,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个体差异发展为起点,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异想天开,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同时增进健康,提高体能。

五、教学思路:

1.导入与热身(8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活动就让学生展现他们的个性。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教师的积极参与,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在学生的情感自然表露的同时,更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且很自然走进过渡。

热身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来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游玩,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即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为完成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教师自编绳操,其绳操不仅具有同徒手操同样的价值,而且对矫正身体姿势有较好的帮助。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中,学生身体由静到动,逐步活动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将课引人主题。

2.体验与观察(18分钟)

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导趣、导思、导疑、导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通过创想练习、尝试练习、学导练习、目标练习、自主练习、探究练习等环节,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创想练习,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标,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并学会更多的健身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游戏竞赛:(10分钟)

将跳绳的传接与学生的跑相结合,进行人、绳比快的游戏,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突出三个字:“活”——学生玩的生动活泼;“动”——动则有理,动出艺术品趣;“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恢复身心:(4分钟)

让学生伴随悠扬的歌曲《水晶般的心》跟随教师一起放松,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

评价内容   优   良   中  

体育课中的态度              

参与运动能力              

团结合作能力              

自我展示能力              

2.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1)你觉得体育课愉快吗?

 (2)你能自主的进行体育活动吗?

 (3)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运动技术?

 (4)你能在课中实现自己的练习目标吗?

 (5)你在课中能和同学互帮互助完成练习吗?

七、教学效果预计

1、掌握知识预计:但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跳绳创想出多种联系方法,游戏完场的活灵活现。

2、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兴趣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快的心里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完成教学任务。

3、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135/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60/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