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课程强调的四个基本理念是:
①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②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③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这些新课程理念,具体到体育课上,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讲究健身性
“健康第一”和增强学生体质是我们体育与健康教学课最主要任务,也是永恒的主题,离开了这一点而谈其他都是徒劳和不现实的。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将为目的的。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必须有别于少体校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体育学科是一门以多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必须遵循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青少年心理认知水平规律。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健身,达不到锻炼身体效果。但大前提是用什么方法达到乐此不疲的效果,让学生体验生理痛苦后的心理欢乐。事实上,体育运动本身就是痛苦与快乐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的多元整体,而往往是失败后的成功更宝贵,痛苦后的欢乐更感人。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辩证关系,在具体实施上要把握好“度”,不要刻意追求运动量和强度。例如:发展耐力不仅可以采用跑步,还可以进行游泳、跳绳、步行、自行车等方式;发展投掷能力不仅可以用推铅球练习来增强上肢力量,还可以采用俯卧撑、抓举杠铃、引体向上、推墙练习等方式。
(二)提倡多样性多样性包括:授课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具使用的多样性、乡土教材挖掘多样性、新兴运动项目引入的多样性、体育相关知识引入的多样性等。
1. 教学方法多样性
不管什么内容,都是先讲解,后示范,再练习,这样的方式,学生看够了,也厌烦了,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有些内容,可以不示范或后示范(简单动作),如:口令的喊法,有的可以用1—2—3—4;有的可以用语言口令(加大摆臂、动作到位、再来一次、舒展大方等),还可以用音响节奏来控制教学进程。
2. 组织形式多样性
常年不变的队形排列、四列或两列,常年不变的左右邻居,常年不变的练习对象和伙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随时变化。比如:上篮球课这几个人一组,上体操课那几个人一组,上田径课另外几个人一组。
3. 授课内容多样性
多样性能达到增加或延长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这如同吃饭,天天吃山珍海味也会感到厌恶没味。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一样,要随着教学的进程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变换花样,调节胃口,每顿饭都有新的美味佳肴、拼盘小菜。不要受过去一个主教材、一个辅助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
4. 评价方式多样性
过去,课堂评价往往是以量化标准或以动作质量的好坏进行评价,获奖面很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现在,注重过程评价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要想办法扩大一下授奖面,比如:课堂上设进步奖、超越奖、克服困难奖、完成动作优秀奖、动作达标奖等多种奖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的许多评价形式不必都由教师来操作,可以发动学生和学生骨干进行自评、互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评价和接受评价,彼此互相受益,得到锻炼。
5. 教具使用多样性
教具和场地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具多,场地布置新颖,能增加兴奋点,给学生以新颖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在完成主教材后或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引进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和新兴运动项目(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如保龄球、沙狐球、竹竿舞、跳绳、踢毽子、打口袋、跳方格等;也可以挖掘乡土教材,像满族的珍珠球、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三)注重选择性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兴趣)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兴趣为基础)的潜力是巨大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善于在多样性的活动中发挥教育的功能,为学生创造选择条件,扩大选择范围,提供选择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在满足他们学习欲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体育教学中的选择性主要包括:教学难度的选择、练习项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选择、练习和配合对象的选择。
1. 教学难度的选择
选择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求知欲望,也是我们过去常讲的分层次和因人而异教学法。比如:跳高或跳箱可设置不同的高度,杆可以设高、矮;箱可以设置纵、横;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能力的高度进行练习。
2. 练习项目的选择
在学校场地、器材允许的范围内,在教学内容可行的情况下,增加练习内容,如:上田径课,可增加一些体操和球类等有趣的其他项目内容,供学生选择,满足学习兴趣。
3. 学习方式的选择
传统教学是以在教师统一指挥下的练习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选择余地,现在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自己组织的练习,学生个人的单独练习,两人间的互相纠正练习,单独找老师辅导的练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愿选择。
4. 练习和配合对象的选择
过去的练习,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分组)都由老师安排确定,限制了学生间、男女同学的沟通,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也没有办法。现在提倡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进行练习玩耍,玩篮球和这几个同学在一起,练体操和那几个同学在一起,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
(四)突出竞争性任何体育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的竞争因素,否则就不成为体育,没有竞争的体育也就失去它固有的魅力。竞争可以使人看到进步和希望;竞争可以使人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人体客观上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所以,竞争应建立在公平合理之上。否则,就达不到竞争的目的,伤害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还要多层次、全方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竞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竞争中取得成功,获得收获,得到竞争带来的满足。哪怕是和自己竞争获得的胜利,也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成功必然会获得乐趣,努力就会获得进步和成功,就能尝到胜利的喜悦。竞争包括:个人间的竞争、集体间的竞争、自己与自己的竞争。
(五)增加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根本出发点。体育游戏能把体能、技能与智能融为一体,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是一项既含有激烈竞争因素,又带有轻松活泼等特性的综合性运动,备受学生的喜爱。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促进教与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六)体验成功性新课程标准呼唤“成功体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成功的乐趣。如何培养这一理念?可以从改变旧的规则入手,实现新规则的“替换”。如50米跑,若同一起跑线起跑,胜利者只有一位──冠军,而其他人都是失败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起点,即利用“反方向跑”教学。例如: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时,教师鸣哨,其他同学各自将此时的位置记下,然后把这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人人争先。又如:篮球比赛教学,有的学生一场比赛摸不到一次球,直接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以后甚至会因此讨厌篮球比赛。我们可以将篮球水平最差的学生定为“五分手”(即如果该同学投进一球便记5分),次差者为四分手,中等的为三分手,较好的为二分手,最好的为一分手。如此一个小小的规则变动,使全体学生都发挥了积极性。“五分手”立志为集体立功,积极主动,踊跃上阵;“一分手”一改以前“包打天下”的做法,积极为“五分手”和“四分手”提供投篮机会。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其设计原则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实际灵活掌握,不需要严格遵守某项原则,同时也可在某项原则上进一步继承、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