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的个人特点
熊志超
前言
最近笔者看到国内某乒乓球专业杂志第5期上有一篇关于《直板打法的发展方向》的文章,我把它摘录下一段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该文作者把中国的直板技术与韩国的直板技术作比较后,她感觉:“中国直板风格略比韩国直板风格更好些,但若把两种风格交融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那么直板的打法就会更全面。”大家不妨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含意,我们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好像没什么问题,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而已。可是再深思就会发现这句话是经不起推敲的,她对乒乓球的“个人特点”有认识上的误区。
1. “个人特点”的定义
何谓“个人特点”? 笔者认为:“所谓个人特点(也叫个人风格)就是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运动员自己努力钻研改造产生出有别于他人且比原来技术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一项技术,可以称其为“二次创作”。”而互动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对风格的形成是这样解释的:“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如庄则栋的左右开弓技术,开始与常人并无区别,经他“二次创作”后动作不仅改小了很多,还把握拍都做了较大的改动(使用相同的握法能打正、反手的动作),非常适合他个人使用,从而形成了他的个人特点。
2. 中国直板与韩国直板两种风格不可交融之分析
上述《直板打法的发展方向》作者的观点之所以经不起推敲,是因为她把问题看得太过简单化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下了结论。下面笔者对这个结论作进一步分析。
个人特点是别人学不到的,不是把柳成敏的正手技术强加给王皓,或王皓的反手横打技术强加给柳成敏,那么直板的打法就会更全面,成为1+1=2那么简单。如果真有这么容易的话,大家都可以复制出一个新的他们两人的结合体,那就没有了个人特点可言了(大家都有的特点就不是特点了)。持这种观点之人忽略了技能负迁移对学习新技术的干扰效应这个重要因素。妳看到某人某项技术很出众、特长突出,因此而羡慕这很正常。但作者有没有想过中国和韩国的风格最根本的区别在哪?中国式直握拍和韩国的日式直握拍是完全不同的握拍法,日式直握拍法有利于正手发力,但对反手不利。所以柳成敏为代表的韩国运动员都是正手强反手弱,形成了正手与反手两者之间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这是训练学的大忌)。但正因为这种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迫使他们用步法来弥补落后的反手位。反观中国式直握拍法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以王皓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早在04奥运会以前就已形成了正、反手两面均衡的打法。中韩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打法如果互相交融在一起,不仅互相不能取长补短,还会产生技能负迁移而破坏原来的技术体系。所以个人特点是别人无法学到的,以庄则栋的左右开弓技术为例,你能学到的只是他的左右开弓这项技术,而不是他的风格(二次创作后的两面攻小动作)。如果真要学他的风格就会产生技能负迁移。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他的近台两面攻技术风格后无来者。
3. “以身教法”是把个人特点强加于他人的教学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持上述观点之教练不在少数。他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启蒙训练中的“以身教法”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这是一个教学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也看到了为数不少的教练在教学中存在着 “以身教法”的问题。所谓“以身教法”就是教练用自己打球的手法去教初学者学习正手攻,要求初学者按照他的手法去学,而不是教初学者正手攻技法,其结果是千人一面,谁教的像谁;教练的动作规范尚可,不规范就误人子弟了。这是坊间很普遍的教法。如果这位学员换了个教练,这个新的教练就会说你的动作不对啊!在哪学来的?于是乎新教练就要改他的动作,然后强迫他学习他的所谓正确的动作。如此一来,初学者不仅饱尝运动技能负迁移的苦果,教练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前任教练的“错误”动作,其结果还不一定正确,最后苦了的是初学者。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些教练“以身教法”是把自己的特点强加于他人,这种教练在坊间很普遍。那么我们应该依据什么准则来教初学者呢?笔者认为正手攻技术并没固定死的动作,当今世界前二十名优秀选手没有一个动作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特点),因此很难说谁是最好的,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动作规范的正手攻技术。所以每个教练员都应该在自己的头脑中储存优秀运动员正确的正手攻挥拍击球动作,作为指导初学者学习正手攻球的技术参考依据。应该教规范的正手攻技术,而不是教你自己的(特长)技术。放弃落后的“以身教法”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谈恋爱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男生或女生的脑子里,往往都有一幅理想对象的构图,当看到可吸引自己的人出现后,就会将那人的外貌、特点与自己的拼图进行核对。一旦吻合,便展开追求攻势。”同样道理,教练们的脑子里也应该有一幅理想优秀运动员正确挥拍击球的构图,当教练指导学员,看到他正确挥拍动作出现后,就会将他的挥拍动作与自己的拼图进行核对(不是教练自己的动作)。一旦吻合,便立马叫好,就是这个动作。这样的话,是学生自己打出来最自然的动作,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练也节省时间和精力,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到学习其它技术方面;就算他打出来的动作不符合上述要求,教练都应该以脑中的规范动作来教。如果每个教练都能做到以自己脑中的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动作为蓝本,而不是自己的动作来教学生,那么,不管你是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员,还是半路出家的教练员,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动作规范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个人特点持是有灵气的运动员自己钻研逐渐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特点后,被有水平的教练员发现,再加以细心保护和培养慢慢地让他茁壮成长起來的,而不是教练员训练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特点,但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者。事实上只有少数人能有个人特点,也就是说,有个人特点之人是个有潜质的学生。
19/5/2012写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