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桑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几点做法

白桑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几点做法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它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所以往往实效显著。我校

白桑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几点做法

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它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所以往往实效显著。我校通过对大课间活动长久的实践探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形式,学生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其体育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也逐渐得以提高。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号召,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努力创建学生体育活动新天地,使每位学生在大量的文体活动中,个性得以完善,技能得到形成,特长获得发展,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运动、阳光、快乐和健康。

一、具体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出台实施方案

围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工作中心,学校在全体师生中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使每一位师生都认识到: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克服重智育、轻体育的错误倾向,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世纪合格小学生。为此,学校出台了“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中层领导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政教处具体负责的科学的、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器材到位、工作到位。同时制定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活动的制度。

2、科学组织,保证活动,促进成效

由于大课间活动是一个程序化、系统化较强的活动,所以应该紧扣活动的需要,使活动组织最佳化,活动过程最优化。为此,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既有团体性较强的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还有集体花样跳绳、兔子舞、以及自由性稍大的分班分组活动。这样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精神上轻松愉快,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具体由开始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开始部分是每班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场;接着做广播操热和眼保健操,然后播放音乐,低年级学生进行兔子舞活动,高年级学生进行花样跳绳训练,六年级学生学练乒乓球。下午二节课后根据各年级段的项目进行分班活动,如长跑活动、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体育小游戏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其中每部分都在划分好的场地里配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音乐中进行着快乐的活动,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活动项目的保证

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在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和下午二节课后进行,每天为65分钟,从课程的高度确保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做到人人参与,天天锻炼。

每天规定的时间一到,伴随着轻快的进行曲,大家兴高采烈地排队走向各自相应的地点,开始“上下共舞,手足同乐,玩乐并举,师生齐欢”的大课间活动,等到结束的提示音响起,大家才结束活动稍作休整回教室。

为了保证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体现“处处有活动场地,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了上大院、后勤院、篮球场等,根据各班不同的活动内容划分好场地,让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尽兴地开展活动,而这些活动场地布局相对合理,疏密有序,各个运动相得益彰。而且还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边角场地,因地制宜地安排了很多快乐体育园地,学生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得以扩展,安全也有保障。

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不能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活动的效果。如果让学生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动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活动的兴趣,同时,这样的活动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上午在做完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后,进行统一的花样跳绳、兔子舞、乒乓球活动,下午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天都会安排不同的内容,比如,星期一:一二三年级跳方格、踢毽子,四年级长跑,五年级滚铁环,六年级立定跳远;星期二:一二年级体育游戏,三年级长跑,四年级乒乓球,五年级立定跳远,六年级羽毛球;还有三天每班也相应安排不同的分班活动内容。学校各班体育教师更是准备了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供学生选择,这样,能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带来的不同的运动乐趣,从而保持着较高的活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活动效果更加会明显。

二、实施成果

1、学生体育技能初步形成,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既有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大绳等,这些不仅有较高的娱乐性,更不乏良好的锻炼价值。此外还有各种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和素质练习,而且我们还结合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给了学生丰富的活动菜单,使学生在持久的活动中逐渐掌握了起码两项运动的锻炼方法,学会三种以上体育游戏。历年来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中,全校学生的及格率达93.2%,良好率达46.7%,优秀率达12.6%。2012年春联校学生运动会夺得田赛、径赛项目双第一,并代表乡联校参加县级运动会夺得喜人成绩;而在每年的“学生运动会”中,学生们出色的表现常常赢来一阵阵的喝彩:春季田径运动会上的你追我赶,艺术节趣味体育游戏比赛中的密切配合、相互超越,秋季广播体操比赛中的协同动作,都体现着学生娴熟的体育技能。现在,快乐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学生良好品质初步养成

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了孩子们的组织纪律性、小组合作精神,而且还帮助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促使班级凝聚力加强,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3、校园大环境更加和谐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提升了教师的体质,改善了师生的关系,使校园更加和谐,因为在白桑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始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活动,相互沟通,在角色的转换中,在零距离的接触中,让师生走得更近,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体现出和谐的育人情景,不仅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还拥有了阳光的心态。

三、几点体会

1、认识要高。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思想认识是前提。首先,取决于校长和班子成员的认识。几年来,学校领导有着正确的教育思想,健康第一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取决于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认识。提高教育质量、抓高升学率与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培养运动习惯并不矛盾,全体老师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落实要快。农村学校条件与文件的实施要求往往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不应成为我们行动迟缓的借口。必须挖掘各方资源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能光等条件成熟再行动。我们的体会是:依托现有体育设施条件,依靠全体老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行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体验到阳光体育的好处,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有新认识,才能使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3、行动要实。农村学校虽然没有城里学校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体育教师均为兼职,但空间较大,能利用的资源较多。即使没有其他条件,长跑和广播操以及跳绳、踢毽子、乒乓球、跳皮筋、做游戏等等活动,还是能开展起来的。所以,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深入挖掘体育自然资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4、管理要新。保证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活动内容丰富,全员发动、全体参与,才有最佳效果。试想:仅靠几位体育兼职教师,或学校有关领导,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运用评价机制。将阳光体育运动各方面开展的情况与班级、学生、教师的评价相联系,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运用好激励这个评价手段,体育教师主导,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怎样,与学校的硬件设施有关系,与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联系,但最重要的是看体育教师作用发挥如何。我校的各位体育兼职老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惟条件、自觉奉献、开拓创新,体育教学有活力、教研工作有成效、师德修养有上进、自身素质有提升。他们的工作与业绩感动了其他老师与领导,才有了今天我校体育氛围这样浓厚、体育文化这样凸现、体育工作这样重视、体育特色这样明显、阳光体育运动这样红火的局面。

健康而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大课间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更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它是学生课间活动的一个快乐驿站,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健康,在健康中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