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全力打造素质教育平台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无不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特别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笑语声多了,疲惫身影少了,运动场上锻炼的人多了,校园内闲逛的人少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回顾这平凡的两年,我认为我校体育工作做到如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我校自接到文件之日起,全体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带领全体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深入学习中央7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要求,积极部署“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要“详实、系统、全面、科学”,要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各科任老师会议,统一认识,向40分钟要效率,不准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真正解放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同时还要求全校上下统一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体育组要紧密配合,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二、       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制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会、学生会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鼓励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做好广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会锻炼的基础,是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得到提高的有力保障。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钻研当今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项立体”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学练活动,并且打破年级割裂,促使全校体育教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挖掘教师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行改革以来,我校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参加省、市级论文、讲课、说课、教案等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我校老师余中民同志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科学论文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熊伟老师在此次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黄建华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一等奖,孙涛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二等奖,刘建国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三等奖,罗鹏老师获说课评比市级二等奖。学生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分项教学,学生在三年中最少可以学到1—2项体育锻炼方法,结合校俱乐部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同团风中学、黄州中学、宝塔中学等学校举行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邀请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他们体育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狠抓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群体体育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班集凝聚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到一手抓全校性体育活动,一手抓班级体育锻炼,两手同时进行。在近两年来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贯例,如全校性的“两会一赛”活动,即:每年的春季球类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再如班集体育锻炼,如“两操一活动”即:晨跑、眼保健操以及大课间活动,我们常抓不懈,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组织校学生会跟踪评比,每天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并且直接与班主任评优评模以及岗位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范围内,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开展球类、长跑、象棋、体操、舞蹈、武术等邀请赛、联赛等等,并派专职体育老师和专长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管理,使活动在正确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进行。2007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黄冈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这大大检阅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地位。2008年初我校还成立了俱乐部管理中心,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使我校学生群体体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五、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办法的要求,我校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班主任、学生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分工,并与“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细则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狠抓每学年初的测试工作,不让其走过场,严把测试关,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六、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早在2006年前我校就意识到停滞不全的体育硬件设施,严重障碍了学校体育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合理地改造废弃的器材与闲置的空地,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财力,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场地与添加器材,逐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05年底,我校在资金非常困难之下举资50万改建完善篮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初又筹措20万元修建和完善乒乓球、排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底我校在背负2千万债务的情况下,再次举资500万修建多功能塑胶田径运动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展现在的工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社会,造福未来的利民工程,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角度,放弃畸形的应试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两年来推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尽职”对学生“尽责”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雄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无不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特别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笑语声多了,疲惫身影少了,运动场上锻炼的人多了,校园内闲逛的人少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回顾这平凡的两年,我认为我校体育工作做到如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我校自接到文件之日起,全体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带领全体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深入学习中央7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要求,积极部署“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要“详实、系统、全面、科学”,要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各科任老师会议,统一认识,向40分钟要效率,不准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真正解放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同时还要求全校上下统一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体育组要紧密配合,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二、       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制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会、学生会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鼓励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做好广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会锻炼的基础,是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得到提高的有力保障。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钻研当今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项立体”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学练活动,并且打破年级割裂,促使全校体育教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挖掘教师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行改革以来,我校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参加省、市级论文、讲课、说课、教案等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我校老师余中民同志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科学论文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熊伟老师在此次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黄建华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一等奖,孙涛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二等奖,刘建国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三等奖,罗鹏老师获说课评比市级二等奖。学生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分项教学,学生在三年中最少可以学到1—2项体育锻炼方法,结合校俱乐部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同团风中学、黄州中学、宝塔中学等学校举行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邀请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他们体育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狠抓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群体体育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班集凝聚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到一手抓全校性体育活动,一手抓班级体育锻炼,两手同时进行。在近两年来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贯例,如全校性的“两会一赛”活动,即:每年的春季球类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再如班集体育锻炼,如“两操一活动”即:晨跑、眼保健操以及大课间活动,我们常抓不懈,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组织校学生会跟踪评比,每天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并且直接与班主任评优评模以及岗位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范围内,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开展球类、长跑、象棋、体操、舞蹈、武术等邀请赛、联赛等等,并派专职体育老师和专长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管理,使活动在正确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进行。2007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黄冈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这大大检阅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地位。2008年初我校还成立了俱乐部管理中心,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使我校学生群体体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五、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办法的要求,我校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班主任、学生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分工,并与“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细则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狠抓每学年初的测试工作,不让其走过场,严把测试关,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六、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早在2006年前我校就意识到停滞不全的体育硬件设施,严重障碍了学校体育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合理地改造废弃的器材与闲置的空地,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财力,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场地与添加器材,逐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05年底,我校在资金非常困难之下举资50万改建完善篮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初又筹措20万元修建和完善乒乓球、排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底我校在背负2千万债务的情况下,再次举资500万修建多功能塑胶田径运动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展现在的工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社会,造福未来的利民工程,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角度,放弃畸形的应试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两年来推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尽职”对学生“尽责”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雄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无不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特别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笑语声多了,疲惫身影少了,运动场上锻炼的人多了,校园内闲逛的人少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 回顾这平凡的两年,我认为我校体育工作做到如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我校自接到文件之日起,全体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带领全体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深入学习中央7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要求,积极部署“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要“详实、系统、全面、科学”,要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各科任老师会议,统一认识,向40分钟要效率,不准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真正解放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同时还要求全校上下统一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体育组要紧密配合,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二、       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制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会、学生会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鼓励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做好广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会锻炼的基础,是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得到提高的有力保障。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钻研当今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项立体”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学练活动,并且打破年级割裂,促使全校体育教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挖掘教师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行改革以来,我校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参加省、市级论文、讲课、说课、教案等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我校老师余中民同志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科学论文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熊伟老师在此次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黄建华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一等奖,孙涛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二等奖,刘建国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三等奖,罗鹏老师获说课评比市级二等奖。学生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分项教学,学生在三年中最少可以学到1—2项体育锻炼方法,结合校俱乐部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同团风中学、黄州中学、宝塔中学等学校举行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邀请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他们体育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狠抓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群体体育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班集凝聚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到一手抓全校性体育活动,一手抓班级体育锻炼,两手同时进行。在近两年来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贯例,如全校性的“两会一赛”活动,即:每年的春季球类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再如班集体育锻炼,如“两操一活动”即:晨跑、眼保健操以及大课间活动,我们常抓不懈,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组织校学生会跟踪评比,每天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并且直接与班主任评优评模以及岗位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范围内,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开展球类、长跑、象棋、体操、舞蹈、武术等邀请赛、联赛等等,并派专职体育老师和专长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管理,使活动在正确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进行。2007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黄冈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这大大检阅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地位。2008年初我校还成立了俱乐部管理中心,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使我校学生群体体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五、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办法的要求,我校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班主任、学生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分工,并与“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细则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狠抓每学年初的测试工作,不让其走过场,严把测试关,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六、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早在2006年前我校就意识到停滞不全的体育硬件设施,严重障碍了学校体育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合理地改造废弃的器材与闲置的空地,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财力,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场地与添加器材,逐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05年底,我校在资金非常困难之下举资50万改建完善篮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初又筹措20万元修建和完善乒乓球、排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底我校在背负2千万债务的情况下,再次举资500万修建多功能塑胶田径运动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展现在的工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社会,造福未来的利民工程,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角度,放弃畸形的应试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两年来推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尽职”对学生“尽责”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雄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无不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特别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笑语声多了,疲惫身影少了,运动场上锻炼的人多了,校园内闲逛的人少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 回顾这平凡的两年,我认为我校体育工作做到如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我校自接到文件之日起,全体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带领全体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深入学习中央7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要求,积极部署“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要“详实、系统、全面、科学”,要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各科任老师会议,统一认识,向40分钟要效率,不准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真正解放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同时还要求全校上下统一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体育组要紧密配合,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二、       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制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会、学生会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鼓励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做好广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会锻炼的基础,是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得到提高的有力保障。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钻研当今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项立体”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学练活动,并且打破年级割裂,促使全校体育教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挖掘教师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行改革以来,我校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参加省、市级论文、讲课、说课、教案等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我校老师余中民同志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科学论文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熊伟老师在此次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黄建华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一等奖,孙涛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二等奖,刘建国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三等奖,罗鹏老师获说课评比市级二等奖。学生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分项教学,学生在三年中最少可以学到1—2项体育锻炼方法,结合校俱乐部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同团风中学、黄州中学、宝塔中学等学校举行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邀请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他们体育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狠抓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群体体育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班集凝聚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到一手抓全校性体育活动,一手抓班级体育锻炼,两手同时进行。在近两年来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贯例,如全校性的“两会一赛”活动,即:每年的春季球类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再如班集体育锻炼,如“两操一活动”即:晨跑、眼保健操以及大课间活动,我们常抓不懈,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组织校学生会跟踪评比,每天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并且直接与班主任评优评模以及岗位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范围内,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开展球类、长跑、象棋、体操、舞蹈、武术等邀请赛、联赛等等,并派专职体育老师和专长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管理,使活动在正确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进行。2007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黄冈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这大大检阅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地位。2008年初我校还成立了俱乐部管理中心,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使我校学生群体体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五、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办法的要求,我校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班主任、学生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分工,并与“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细则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狠抓每学年初的测试工作,不让其走过场,严把测试关,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六、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早在2006年前我校就意识到停滞不全的体育硬件设施,严重障碍了学校体育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合理地改造废弃的器材与闲置的空地,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财力,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场地与添加器材,逐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05年底,我校在资金非常困难之下举资50万改建完善篮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初又筹措20万元修建和完善乒乓球、排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底我校在背负2千万债务的情况下,再次举资500万修建多功能塑胶田径运动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展现在的工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社会,造福未来的利民工程,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角度,放弃畸形的应试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两年来推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尽职”对学生“尽责”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雄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我校在近两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设施取得了很大改观:气派的多功能塑胶田径场,各级各类体育器材,成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无不成为学生运动的天堂,特别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笑语声多了,疲惫身影少了,运动场上锻炼的人多了,校园内闲逛的人少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回顾这平凡的两年,我认为我校体育工作做到如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我校自接到文件之日起,全体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带领全体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深入学习中央7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要求,积极部署“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要“详实、系统、全面、科学”,要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开各科任老师会议,统一认识,向40分钟要效率,不准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真正解放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同时还要求全校上下统一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校团委、体育组要紧密配合,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二、       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制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会、学生会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鼓励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做好广泛宣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会锻炼的基础,是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健康得到提高的有力保障。我校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钻研当今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项立体”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学练活动,并且打破年级割裂,促使全校体育教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挖掘教师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行改革以来,我校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参加省、市级论文、讲课、说课、教案等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我校老师余中民同志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科学论文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熊伟老师在此次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黄建华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一等奖,孙涛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二等奖,刘建国老师获教案评比市级三等奖,罗鹏老师获说课评比市级二等奖。学生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分项教学,学生在三年中最少可以学到1—2项体育锻炼方法,结合校俱乐部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如:同团风中学、黄州中学、宝塔中学等学校举行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邀请赛,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运动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他们体育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狠抓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群体体育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班集凝聚力,增强学生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到一手抓全校性体育活动,一手抓班级体育锻炼,两手同时进行。在近两年来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贯例,如全校性的“两会一赛”活动,即:每年的春季球类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再如班集体育锻炼,如“两操一活动”即:晨跑、眼保健操以及大课间活动,我们常抓不懈,政教处、校团会、体育组组织校学生会跟踪评比,每天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并且直接与班主任评优评模以及岗位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小范围内,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开展球类、长跑、象棋、体操、舞蹈、武术等邀请赛、联赛等等,并派专职体育老师和专长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管理,使活动在正确安全的情况下有序进行。2007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黄冈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这大大检阅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了我校体育工作地位。2008年初我校还成立了俱乐部管理中心,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使我校学生群体体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五、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办法的要求,我校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班主任、学生会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分工,并与“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细则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狠抓每学年初的测试工作,不让其走过场,严把测试关,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六、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早在2006年前我校就意识到停滞不全的体育硬件设施,严重障碍了学校体育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合理地改造废弃的器材与闲置的空地,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另外学校根据自身财力,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场地与添加器材,逐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05年底,我校在资金非常困难之下举资50万改建完善篮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初又筹措20万元修建和完善乒乓球、排球场地的硬件设施,2006年底我校在背负2千万债务的情况下,再次举资500万修建多功能塑胶田径运动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展现在的工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社会,造福未来的利民工程,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角度,放弃畸形的应试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两年来推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尽职”对学生“尽责”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雄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