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第一中学课间跑操方案
为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特制定我校高一高二课间操跑步方案。
一、集合 跑步地点:集合在高三教学楼前水泥场上,跑步在田径场跑道(2.3.4.5道)。
二、跑步队形:每班成六路纵队。
三. 跑操顺序:先高一后高二(集合顺序时年级顺序:(1)----(11)在前,(12)----(22)在后
四、总体要求:
1.9:50 分高一各班按指定的路线到指点地点整队集合;9:55各班必须集合完毕开始跑操;10点高二各班按指定的路线到指点地点整队集合,10:05分各班必须集合完毕开始跑操
2.集合要求:各班到指定位置后,由学生会成员清点人数,检查着装。
3.各班指定两人做领跑员,领跑员一个站在队伍最前面,一个站在队伍侧面。
4.全体学生都应参加跑操。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参加长跑的学生,应向班主任办理请假手续,可以实行免跑或安排散步等适宜练习(其余腿部有严重伤情行动不便的学生除外,伤残、病假学生要到操场指定位置集合)。
5.跑步过程中,保持好班级与班级,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好速度。
6.在跑步过程中每个学生应听从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口令指挥,要求队形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响亮,精神饱满,严禁说话、打闹,推、挤、撞等现象发生。力求做到“三个一”。及一条直线,一拍不乱,一声不响。
7.在跑步过程中如发现自己的鞋带脱落,不得原地蹲下系鞋带,而是适宜地离开队伍,在队伍的边上系好鞋带后快速归队。
8.大力提倡各班主任在本班队伍的前面或后面领(监)跑。
9.在各班跑完规定的圈数后,必须整齐地跑出田径场后方可解散,不得在跑道上慢走、乱窜,以免影响其他班级的跑步和学生安全。
五.“圈数”“力度”、“速度”、“密度”的要求
圈数:高一年级跑3圈,高二年级跑3圈。
力度:做到精神饱满,口号响亮有力;摆臂整齐有力,做到“前不离肘、后不离手”;
密度:1、班级领跑员始终保持与前面班级最后一排距离,约5米;班级第一排始终保持与本班领跑员1米距离;2、班级前后排保持40至50厘米之间,做到跑时摆臂“前不离肘、后不离手”,后脚“套”前脚。
速度:要求小步跑动,始终保持相同速度。弯道时内道学生速度减慢,外道学生步幅逐渐加大,直道班级整体速度均衡,始终保持排面整齐、整体前进速度不变。
响度:要做到口号响亮一致、步伐有力,始终能听到两种有力、气势磅礴的声音。①一种是班级行进中,始终能听到三类呼号声,分别是口令员的指挥口令声(1——2——3——4 1、2、3——4)或班级集体的口令声(1——2——3——4 1、2、3——4)或集体呼喊口号声
另外,各班必须安排一名口令员
六、检查评比:
1每天由主席台上值日老师点评,较差的班留下三四节课由班主任 所在班的体育老师组织进行跑操训练.
2 学生会值日干部每天负责量化打分,每周一升旗时点名批评各年级得分最低的班。
附体育教师课间操时的安排及职责:
第一组 1 刘子语 2彭玉成 3赵 昕
第二组 1 章万华 2李发红 3张大兴
第三组 1 范 林 2 陈 斌 3 钱 慧
王克磊每天负责吹哨 督促学生集合
各组分工:1 负责在主席台上指挥和点评;2 负责入场和西边直道;3负责督促跑操田径场东边直道及督促各班整齐出场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