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好体育课
古浪县黄羊川职业技术中学 田新宇 买春高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形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努力地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但是,摆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意识远远跟不上需要,做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须有责任总结体育教学的经验,主动变通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要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
一、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
在农村中学校,有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只是为了活动一下学生的身体,把体育课上成“自由活动”课无所谓,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从学生发展来看,体育课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作为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地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好更多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直以来,在落后意识的局限下,学校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被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导致了很多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开展的散漫而自由,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教师在操场角落里晒太阳,体育课不知道学的什么东西,往往学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体育课成为谈天说地的聊天课。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不如多做几道化学题,对自己的升学还有好处,便偷偷溜进教室,做数理化去了,滋长学生散漫的局面。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其实,教师就像一条四季长流的河,给学生一滴生命之水,这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做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进程。教师要有一种为社会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生命之水去浇灌学生的心田。
二、要有针对性地教学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体育的爱好千差万别,加上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已趋向于成熟,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是不一样的,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也应当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对知识的需求。所以,体育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向他们讲述体育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做到要求严格,教态亲切,做学生良师益友,争取用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良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为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其次,体育教师要掌握好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有各自活动的方式,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这样就会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三、上好室内体育课
在大多农村中学,多数没有室内场地,如遇雨天,如何安排好教室体育课,这是一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体育教师在雨天就把学生安排在教室里上自习,或作为其它学科补课用,这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要合理安排雨天体育课,只要体育教师多用心思考,就能在教室合理安排好体育教学。例如:可在教室里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讲授,如讲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德育、智育的关系,青少年体育运动生理卫生知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成就,国内外体育发展趋势,或播放有助于体育教学的视频等等。对于中学生,室内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学生知识抢答,这样既可消除枯燥,又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在教室里,还可充分利用课桌、凳子以及桌凳之间空隙进行体育课教学。如集中注意力练习、反应能力练习、徒手体操、健美操、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的组合练习等活动。但是,教室内操练必须切实掌握运动方向。由于室内活动范围小、人数多,学生练习动作的方向,必须交待清楚,因为学生前后、左右之间距离有限,一个人动作方向相反,就可能出现碰撞事故,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秩序。所以在室内教学中教师要反复交待,注意提示,以确保室内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体育本身含有的无限魅力,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的课堂中能否挖掘那些潜在的因素,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伴随情感体验和传递。体育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尤其对年龄小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具有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精神,热爱学生,对体弱、技术差、思想毛病多的学生更要关心,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可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多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爱,更好的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在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既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事实上,教学是一个情知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新颖别致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