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少学生缺少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 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自此,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达县教育系统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初步形成了“整体推动、校校行动、人人运动”的新局面。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绝大多数学校高度重视,校长带头组织参与活动,切实做到了组织有序、有样、有效,达县中学、南坝小学、河市小学等学校切实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领导,狠抓研究、策划、部署工作,成效明显;二是阳光体育运动实现常态化。各校全面党的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开展“阳光锻炼1小时”活动。不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教育局积极为展示阳光体育锻炼成果搭建舞台,创造机会,并形成制度。部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文化初步形成,达县中学的“万名师生健身跑操”、达县四中的“体育艺术节”、河市小学的“室内韵律操”、南坝小学的“兔子舞”等都独具校园运动特色;三是学生体质状况明显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势头得以遏制,体质健康不断提高;四是体育赛事捷报频传。去年,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达县中学代表达县荣获了全市中学组第一名,实验小学荣获全市小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在今年4月15日结束的达州市“市长杯”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中,逸夫小学获得U-13和U-11两个组别的冠军。
达县学生阳光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校认为活动场地不够、体育教师短缺,搞“放羊式”活动,没有进行认真组织、研究、策划;二是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学校学生没有全部动起来,教职工没有广泛参与进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三是工作保障不力。有的学校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身体素质等情况的评价不健全、不准确;四是硬件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设施器材不够完善,硬件严重不足。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细化措施,科学推进,切实抓好抓实我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严格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政策。科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重点在于认真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各项政策。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认真落实阳光体育活动重点内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 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 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二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严格按照省、市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规范中小学校作息制度,将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纳入到中小学校作息时间中统一执行。创造性地安排学生活动,确保活动时间和内容的落实。三要进一步保证体育课时。严格按照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及初中各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随意削减体育课时。四要进一步保证时间,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切实抓好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以落实。五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将本年度测试结果上报国家数据中心,同时将体质测试报告反馈给学生及其家长,并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学生档案,确保评价制度落到实处。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协调工作。教育局高度重视,成立了达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部署、督办、检查、评估全县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各校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政教、团委、后勤、体卫、医务室、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切实加强对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三)加强督导,逗硬检查。县教育局、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督导检查,同时纳入对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各片区要把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日常教学的检查、纳入对学校校长年终考核以及有关工作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检查;学校要把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班级评比、班主任、体育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随意挤占体育运动时间的行为要切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