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赣榆县实验小学秉承 “阳光体育、经典诵读、国粹艺术” 三大特色的办学理念,本着“群众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原则,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一流学校”、“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扎实做好学生阳光体育工作,在“体育与艺术”“传统与现代”“锻炼与休闲”的融合并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阳光体育摄影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江苏省体育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集体、连云港市“教体结合”示范校、连云港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连云港市体卫艺教育先进集体、赣榆县体卫艺教育先进集体、赣榆县体育教育先进集体、赣榆县小学阳光体育教育先进学校等。
一、加强领导、群策群力
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顺利实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阳光体育大课间质量,本校明确提出了开展大课间活动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总体工作要求。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领导、年级组长、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以“学校组织,班主任配合,学生实践,体育老师指导,学校领导监督完成”的工作机制。同时把“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并且由校领导参与实施,检查落实。
二、制度保证、规范管理
制定制度,将阳光体育工作每天锻炼一小时常态化、规范化。为了确保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将一日体育活动分为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两大部分。集体体育活动包括晨练、课间操、体能训练等内容,分散活动以自由自选活动为主,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提高了日常体育活动的实效性。每学期一次远足、每学年一次趣味运动会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较好地满足小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强化管理,对各班体育活动的时间、场地、器材等做好统筹安排。明确规定出各年龄班户外活动的时间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将各班级每天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体能测试情况等,作为教师常规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优化培训,提高班主任体育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小学生的活动量直接影响小学生身体的发育与发展。为了提高班主任体育专业知识,我校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指导教师通过测定心率法和观察面色、出汗情况法来调整适宜活动量。提示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有效控制运动的次数、距离、时间,运动的强度、密度,做到动与静、急与缓交替,使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节奏,并且将保育工作贯穿于体育活动的始终。
三、学生主体 活动创新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喜欢大课间活动是成功的关键。遵循“群体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还坚持“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原则;锻炼与休闲相结合,张弛有度原则,传统与现代完美统一原则。”来设计创编大课间活动。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走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征求他们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设计创编原则和思路。我校在开齐开足开好体育健康课的同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切实落实群体工作的开展。为了落实媒体锻炼一小时,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落实好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我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用于学生大课间活动(《七彩阳光》广播操和篮球操、乒乓球操、太极扇、军体拳、励志手语操、兔子舞、竹竿舞、体育舞蹈、游戏等)。因此,在整个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创编和实施过程,孩子热情高涨,劲头十足,兴趣浓厚,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
学校坚持开展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文体活动,并组织了排球对、田径运动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要求。每年举办阳光体育节、冬季长跑节、组织教师排球赛、跳大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踢毽子比赛、学生课间操比赛。以仁爱理想、绿色环境、健康身心、快乐活动,打造适宜师生学习、生活的“生态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了解学生实际性情况后,学校印发了《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才会幸福》阳光活动手册,以少儿广播体操为固定板块,以跳皮筋、兔子舞、武术操、健美操、手语操、交谊舞、竹竿舞等为自选板块,创编了四套季节特点鲜明的阳光大课间活动项目。跳皮筋欢快活泼,竹竿舞轻盈洒脱,武术操气势遏云,多次为省、市、县提供观摩现场。每年一届的“体育节”是学生最激动的日子,“‘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个人秀”成了学生的最爱。充足的时间,丰富的项目,创生出我校阳光体育品牌。
四、持之以恒 效果初现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要靠身体力行才能实现的。
赣榆县实验小学先后承办了江苏省学校体育网走进《赣榆看阳光》专题采访、连云港市小学体育同课异构现场会、赣榆县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现场会、赣榆县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各级各类体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连云港市田径比赛团体双冠;连云港市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第三、第四名;连云港市篮球比赛连云港市跆拳道比赛团体第二名、连云港市小学生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及赣榆县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比赛等多次团体冠军好成绩。近几年,实验小学还为连云港市体校输送了王禹明、邵紫兰、李军政等5名江苏省三级跳远冠军,为赣榆县实验中学、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等单位输送了175名篮球运动员。
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我校全体老师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和全体学生“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阳光体育理念引领下,在活动中不断梳理、筛选、归纳与提升,设计并创编了适合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的目的。《中国体育报》、江苏电视台综合频道对我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均作了较大篇幅的专题报道,2008年5月欧加刚校长还应《中国体育报》之邀,该刊学校体育版头版“抛砖引玉”栏目上在上做了题为《阳光课间欢乐无限》的专题经验介绍,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与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学校体育网》编辑部在连云港市教研员李虎老师的陪同下参观采访了我校,2012年11月刊的运动杂志封面以图文的形式报道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2011年6月全国第一所学校校园阳光体育网站开通(阳光体育网 网站:http://www.ygtyw.com),2012年,学校的网站阳光体育网已经和运动杂志、中国体育教师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三门球运动等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明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工作的开展。我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学训练等13幅图片先后被《运动》杂志运动秀栏目刊发。
由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同心协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我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国阳光体育摄影大赛一等奖、全国阳光体育摄影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体育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集体、连云港市“教体结合”示范校、连云港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连云港市体卫艺教育先进集体、赣榆县体卫艺教育先进集体、赣榆县体育教育先进集体。
体育组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专家团组成员1人,江苏省体育骨干教师3名,连云港市“教学能手” 3人,市体育“学科带头人”1人, 赣榆县教育局聘为小学体育兼职教研员2人,赣榆县“名师” 1人。体育组教师先后获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教育局、连云港市体育局等各级表彰的先进个人7人。课改以来,我校体育教师在连云港市百堂好课展评、连云港市小学体育同课异构、连云港市课改开放周等活动中开课40余节。体育教师先后在《中国学校体育》、《中国体育报》、《运动》、《青少年体育》、《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广西教育》、《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学实验与装备》、《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20多篇体育教学与训练论文。目前,我校的仲崇柱老师的江苏省十二五课题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和仲兆仓老师的课题《小学体育简约课堂的构建研究》已在省教科院立项,另《赣榆县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的研究》、《小学体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7项国家级子课题、省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已经结题或在研究实施中。体育师资的不断优化使我校体育课堂教学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部分教师迅速迈入了“成名成家”的快车道。
成绩只属于过去,挑战就在眼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强化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办学特色,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促进我校体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让学生享受阳光体育,让校园充满创造活力,让青春蓓蕾芬芳四溢!
赣榆县实验小学
二○一三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