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景范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运动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创设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追求艺术、文化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二、方案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领导小组

组  长:李宁

副组长:王小刚   徐柏明  何如涛  

成  员:吴国强   薛  梅  邹生松   吴  结   沈海涛  

体育类:吴国强

艺术类:薛  梅  

四、评定小组

李文全   蒋月霞  吴国强   薛  梅  邹生松   吴  结  

沈海涛   刘爱军  张桂俊   冯  强  陈建刚   鲁  剑  

杨  晶   袁晓霞  王芳芳   刘  艳  朱光珍

五、项目设置

1.体育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健美操、跳绳等。

2.、艺术类:音乐表演类(器乐、声乐舞蹈)美术类(儿童画、素描、漫画、书法)。

六、实施对象和时间

对象:根据我校实际,本学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对象为1——2、7——8年级学生。

时间:

1.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25分钟。

2.每天下午的第六、七节课合理安排“2+1”项目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七、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团队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体育、艺术2+1项目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4.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

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

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成长记录册中以星号表示,优秀:☆☆☆ 良好:☆☆ 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题的体育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八、达标评定

   1.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 “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评定标准》。

2.成立“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评定小组,由教导处和团队联合指定成立。

3.达标评定采取灵活的方式,训练测试评定可随时进行,做好记载。每期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总达标评定,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