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诸佛庵中学传统体育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诸佛庵中学坐落在霍山县诸佛庵镇,是县属完全中学。她始创于1958年,2000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霍山县体育中学”,2002年被省体育局教育厅命名为“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04年跻身

一、学校基本情况:

诸佛庵中学坐落在霍山县诸佛庵镇,是县属完全中学。她始创于1958年,2000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霍山县体育中学”,2002年被省体育局教育厅命名为“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04年跻身“六安市示范性高中”,成为霍山县第一、第二届“文明单位”、六安市第四届“文明单位”。

学校有41个教学班,两千五百名学生,162名教职工,其中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53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占地面积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拥有两幢教学楼、一幢科教楼、一幢图书艺术楼、四幢职工宿舍楼、两幢学生公寓和400米标准运动场。装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建成校园信息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先进。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六安市“园林单位”。校园内绿树成荫,园林相映,处处弥漫着文明健康的育人氛围,成为莘莘学子求学、修身、养性、健体的理想场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全面育人,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常规管理,转变教育观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大批合格毕业生走入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学校五次获得市县教育局颁发“教学成果奖”,2007年与2009年被霍山县政府授予“体育贡献奖”的称号、2008年被评为六安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9年获得“霍山县高考优秀成果奖”、“有效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再获六安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同时,学校注重特色创建,音体美小三科闻名全县。我校是六安市六所省传统项目学校之一,2007年接受省级验收,被评定为“良好”等次,学校坚持每年参加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常规赛,2007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08年获初中组第八名,成为六安市唯一一所获奖学校。为加强我校传统项目学校建设,2009年县教育局批准我校建设传统项目训练班,面向全县选拔体育苗子。

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特色:

(一)领导重视,学校体育有序进行

1、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体育教师参加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的体育工作。学校每年均将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学校各部门、各科教研组长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工作,并明确规定体育组对落实体育工作全权负责。同时,体育教研组又是具体组织、策划、落实学生田径业余训练的具体负责人,重点工作是做好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发展规划及年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训练计划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安检等,学校先后制订了《学校业余训练竞赛制度》、《学校体育安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体育特色工作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

2、为保证田径业余工作顺利进行,每学期初,教研组都要召开专门的训练计划研讨会,研讨制定每学期业余训练工作的要点,商谈具体的行事历程和训练形式。训练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训练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具体工作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不仅如此,学校还制订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校传统项目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年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及总结。

3、此外,体育组还积极配合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督导检查措施,对业余训练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凡直接参加组织指导学生业余训练的教师均给予适当的报酬并作为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体育组的带领下,全校上下思想统一,齐心协力,确保了田径业余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4、为确保体育特色校卓有成效地开展训练工作,经学校大力争取,县教育局批准我校向全县招收田径特长生,确保了田径训练梯队后继有人。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场地设施

积极筹备资金,大力改善体育设施,并根据体育特色项目的设置,每年都要核拨数万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必要设施设备的经费、训练、竞赛活动经费及教师的补贴,并做到了专款专用。

1、2004年学校投资百万元建成400M标准运动场,2007年又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四个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场,2010年投资数万元更换了单双杠等运动器材,新建了体育器材室和休息室,同时,按标准,学校每年又几万元添置必要的体育器材,目前,学校配有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的器材,能满足田径队日常训练的需要。

2、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体育器材;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满意”为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确保学校体育及体育教育工作顺利地进行,保证了体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加强师资配备,提高师资水平

1、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8人,6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人,中学一级职称5人,是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他们长期在体育教学、训练、教研一线工作,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能积极学习探讨新课程的理论精髓和教学方法并且不断创新新的教法、学法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我们不仅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在师德师风方面也有较高的水准,在工作中做到了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廉洁从教,严谨治学,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信息互通,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团队凝聚力强。

2、为促进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不断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考察、学习,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四)、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1、普及常规体育活动  

(1)、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以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实施《标准》的宣传发动工作,既大力宣传了实施《标准》的意义,又使学生对测试内容、方法、测试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通过我们的宣传鼓动激发了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提高了全校师生思想认识;三年来,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升,适龄学生合格率得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

(2)、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育工作长期坚持“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终身受益”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设体育课:七-九年级每周为3课时,高中部每周为2课时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园文化节的冬季越野长跑活动、班级之间篮球友谊赛、乒乓球擂台赛、跳绳比赛、跳跳球比赛,这些活动几乎是周周有、月月有,次次新,每一次活动学生参与率超过了90%,参与热情高涨。确保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了2-3项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初步掌握了田径特色项目的基本技能。    

(3)、学校能够因地制宜开展田径特色项目活动,有计划地把田径特色项目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当中,学生参加田径项目活动人数达到了1300余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50%以上。    

2、训练竞赛  

(1)、学校不仅建有田径特色训练队,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是检阅学校田径业余训练成果的大舞台,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成功举办田径运动会22届。

(2)、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多年来,全组教师始终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大家齐心协力,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始终如一地抓好校田径队业余训练工作,每天坚持训练,每天训练均达到了1小时以上。

(3)、为提高田径队运动水平,凡上级组织的田径比赛学校都要组队参赛,如两年一度的县中学生运动会,一年一度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田径常规赛、还经常被抽调代表县参加市运会,通过这些大赛磨练队伍,提高田径竞技水平。  

三、工作成效  

(一)最近四年,

(二)学校先后向马鞍山集训队(杨洋、金绪凤、俞锟、王漫林),安徽阜阳学院(圣佳佳),安徽师范大学(金绪昆),皖西学院(徐银、皮兴平),安徽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姜涛、汪志祥、田光宇)、六安市体训中心(梅杰、苏晋成、陈秀月)等输送了若干名优秀运动人才。          

(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据2007年及2008年连续两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显示,连续两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都达到了95%,2009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学生肥胖率有所下降,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水平明显提升。    

(四)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县开展了“有效教学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此,体育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及“快乐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科研为突破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次,我校体育老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说课稿等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共有20多篇获奖。

(五)学校先后被评为“贯彻体育条例先进集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霍山县委政府命名的县体育中学和省体统体育项目学校,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还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还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法,使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更具特色!

霍山县诸佛庵中学

霍山县体育中学

二0一0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