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定式 寻路径 创格局 铸特色

乐山一中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秉承“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倾力打造特色“阳光体育”,学校构建了以传统项目篮球队为龙头,排球

乐山一中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秉承“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倾力打造特色“阳光体育”,学校构建了以传统项目篮球队为龙头,排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体操队、健美操队、太极拳社等运动队“共舞”,有序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不懈抓普及与提高,铸就和谐发展体育工作的新格局。在省市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长期努力,我校体育取得了辉煌成绩。早在1956年,乐山城区七所中等学校联合举办的运动会上,组委会所设的田径、体操十四面冠军锦旗,为乐山一中学生参赛队全部囊括。唯一一面教职工团体总分冠军旗,也为乐山一中教工代表队一举夺得。1982年至今,学校篮球队夺取并连续保持乐山市中学生、青少年所有比赛的冠军,1987年至今, 13次获四川省篮球大赛冠军;1次获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第三名。学校先后为国家、省、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近600人,向国青、国少输送队员6名,培养国家健将级运动员3人,一级运动员7人,二级运动员近600人,三级运动员近1000人。我校先后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并命名为:全国首批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百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纵观我校体育工作,其特点是: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起步早,起点高,类别多样,教师的高素质及强烈的进取精神。

下面,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及打造特色“阳光体育”,谈几点认识:

一、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知

1.青少年体质现状。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0年体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体能素质指标近三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10年学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73.6%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数据给我们以强烈警示:到了必须关注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时候了!有识之士疾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必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有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人格和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体质保证。

3.体育工作是学校校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开放的、丰富多彩的、极富教育意义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协作意识。

4.体育工作是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重视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和创新。一方面可以把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等迁移到学生的学科学习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由于体育与德育、教学等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逐渐成为我校教育传统,并形成学校特色体育教育文化。

二、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的基本做法

1.确立目标。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对学生体育的基本素养和习惯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2.领导重视。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领导重视是关键。早在1999年,学校就率先在全省全市设置了“体卫处”中层机构,具体负责学校体卫艺工作,多年来,我校的体育工作都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无论是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待遇、参加比赛,还是设备、设施的购置,学校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有普通学生和体育特长生参加的田径运动会、篮球邀请赛、足球对抗赛等活动,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特色体育高水平比赛有机结合起来。

3.找准路径。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要注意把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体育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的基础。体育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和发展,既包括专业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又包括有广泛基础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例:我校大课间开展跑操以来,学生耐力等素质提高明显,过去,高中女生800米跑成绩非常差,极个别能达优秀,良好、合格率低。通过近两年的跑操活动,现优秀率约30%,良好、合格率近70%)。只有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并妥善处理体育教育中点与面的关系,方能促进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的有序开展。学校强调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开设学生游泳课并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高三年级学生仍然要求参加每天上午、下午两次跑操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和春、秋两次篮球、足球联赛,师生参与面达90%以上(年级还开展多项小型竞赛),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的迎春环城跑及各类大型体育活动,以此带动经常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中体育合格率达100%。

4.注意协调。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要注意协调体育训练活动与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协调时间、空间(场地)、教育方式及教师配置、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关系。一是学校统一协调,让学生的训练、比赛时间和学习时间都得到满足。二是大力宣传体育训练活动中学生刻苦训练的事例,帮助学生把刻苦训练精神用在学科学习上,使体育训练和学科学习共同发展。三是协调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就体育而言,普及首先是让全体学生学会健身,能够科学健身,并且有健全的体魄,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部分体育训练的基本技能,而对于体育尖子学生来说,则是要创造更良好的体育竞技成绩,在健身、技能方面给全校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

5.明晰关系。发展学校特色“阳光体育”,学校明确要求:体育教师负责组织指挥,班主任全员参与并入格管理,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检查、评价并公示,结果作为处室、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量标,使各项工作有的放矢,责、权、利关系明晰。

三、打造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的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特色与特长的关系。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走特色之路,提高办学效益,同时也为有体育潜质的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使体育潜质变成体育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要形成体育特色学校,也必须要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作为基础,作为支撑,没有体育特长学生也不能形成体育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条件与服务,特长学生也为特色学校的形成提供基础的支撑,促进特色学校的发展,两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3.要解决好运动队学生纪律观念及行为习惯问题,由于诸多因素所致,运动队学生往往普遍存在纪律观念淡薄,行为习惯较差的问题,且很难解决。而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将对运动队的办班效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将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产生严重的阻碍。

4.要解决好运动队学生的文化学习动力问题。部分运动队的学生除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差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基础差导致了学习缺乏动力,由于没有动力,学习便每况愈下,这些学生即使有良好的体育潜质与天赋,也难以成“大才”,学生成不了气候,出不了成绩,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也就没有“特色”可言(输送、竞技)。

5.要解决好体育教师(教练)的素质问题,在学校的“大政方针”决定后,体育教师(教练)的素质优劣,是打造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的关键。因此,我们始终把体育教师(教练)素质的提高摆在重要位置,我们强调,体育教师(教练)在自己的教学训练岗位上要大力弘扬“三大作风”,即求真务实的作风,爱岗敬业的作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作风。同时,我们要求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即竞争的理念。唯有敢为人先(理念的引领),方能保持长久的优势。在强调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体育教师(教练)还应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师(教练)不仅要懂得体育,还应懂得教育,懂得管理,要加强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认知平台,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文化传播者。

在当今时代处于伟大变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时,只有体魄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充分参与和享受复兴之“快”。青年毛泽东著《体育之研究》认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这些近百年前的论断,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体育确实可以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人力和精神支撑,可以造福中华民族健康、文明、和谐的美好新生活,所以我要再次吁请所有教育工作者重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健康,参与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